当科研大咖带着野外实拍的雪豹视频走进教室,当小学生举着“蚂蚁王国”观察盒兴奋讨论,这场由兰州市青联与兰州大学生态学院联手打造的“生态探秘之旅”,在兰州市城关区榆中街小学举行。5月20日,兰州大学生态学院教授、青年科学家赵序茅教授带着“会说话”的动物影像和趣味实验,让孩子们在笑声中破译生态密码。
1 把雪山草原“搬进”教室
“同学们看,这是雪豹在祁连山留下的爪印,它的尾巴比身体还长,能在悬崖上当平衡木!”赵序茅教授点开一段红外相机拍摄的视频,雪豹矫健的身影让教室瞬间爆发出“哇哦”的惊叹声。这场题为《从天人合一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讲座,用四大硬核主题串起生态奥秘:他举起熊猫头骨模型解释“伪拇指”如何让竹子变成“专属零食”,展示藏羚羊迁徙路线图时突然提问:“为什么小藏羚羊要在可可西里出生?”三年级学生李雨彤举着小手喊出答案:“因为那里天敌少!”
最燃的环节当属“遗传资源保卫战”科普——当孩子们看到实验室里保存的野生稻种子时,赵教授突然切换幻灯片:“这些种子能抵抗洪水和虫害,是我们留给未来的‘农业密码’。”台下立刻响起此起彼伏的“哇塞”,有男生偷偷对同桌说:“原来种子库比宝藏还厉害!”
2 蚂蚁王国大揭秘!
“快来看!这只蚂蚁在搬面包屑!”五年级的王梓涵同学趴在蚂蚁生态观察箱前,鼻尖几乎贴到玻璃上。活动现场设置的互动体验区里,透明箱体中蜿蜒的蚂蚁通道成了人气王,孩子们举着放大镜数工蚁数量,争论着蚂蚁有没有空调房。赵教授当解说员:“它们用触角传递信息,比我们发微信还快呢!”
“我的自然笔记”环节秒变创意大赛——有人画了长着翅膀的熊猫在云朵上吃竹子,有人给蚂蚁王国设计了带电梯的巢穴。四年级学生张妙可的画里,藏羚羊群戴着“防狼报警器”在草原奔跑,她举着画解释:“这样它们就不怕天敌啦!”赵教授接过画时,特意在角落签上“科学小卫士”的评语。
3 熊猫为什么只吃竹子?
“教授,沙漠里的蜥蜴会撑伞吗?”“为什么树懒动作那么慢?”提问环节变成“萌娃脑洞大赛”,赵教授从背包里掏出树懒毛发标本:“你们看,它的毛上住着藻类,相当于自带防晒衣!”话音刚落,后排突然传来奶声奶气地追问:“那熊猫能不能穿防晒衣?”全场哄笑中,赵教授认真回答:“熊猫的黑白毛色是最好的保护色,在雪地和竹林里像穿了隐身衣呢!”
活动结束时,孩子们围着赵教授不肯散场。有同学意犹未尽地问:“下次能带雪豹的爪印模型来吗?”有的同学则举着笔记本要签名,六年级学生林悦然暗下决心:“我想当研究藏羚羊的科学家!”
这场科普活动不仅让榆中街小学的孩子们记住了“生态长城”的含义,更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随着课间操时讨论蚂蚁王国的叽叽喳喳声,悄悄扎根在春天的土壤里。据悉,兰州市青联“青年科学家进校园”系列活动将持续走进10所中小学,把更多野外科研故事变成校园里的科学星光。
文/图奔流新闻·兰州晨报记者 纪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