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17 兰州晨报出版






2025年04月30日

跑完“半马”还有运动会,机器人测试为何都选体育?

4月19日,天工队选手天工Ultra在比赛中冲向终点。 新华社照片

往返竞速跑、足球对抗赛、机器人格斗……首届具身智能机器人运动会近日在江苏无锡举行,150多台机器人“选手”在运动场上展开比拼。此前的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引起广泛关注,北京今年还计划举办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

从跑“半马”到运动会,机器人为啥要扎堆搞体育?

为啥搞体育?

首届具身智能机器人运动会上的2V2机器人足球比赛,红蓝双方机器人在模拟绿茵场上攻防交替,贡献了“脚后跟进球”“中场射门”等名场面;投篮比赛中,机器人“铁墩”手腕轻扣,十投全中赢得满堂彩……

“体育竞技提供了复杂多样的真实场景,对机器人来说意味着从感知环境到信息分析、再从实时决策到运动控制的考验,这正是机器人研发需要的。”在清华大学计算机博士、体育部博士后李晨曦看来,体育竞技是机器人技术理想的试验田,也是机器人迈出实验室、走向真实生产和生活的重要一步。

“为什么搞体育?”江苏一家科技企业人形机器人事业部副总经理郭大宏说:“就是为了把机器人性能设计得更稳定可靠,向应用领域拓展。”马拉松的耐力、格斗的对抗、运球的走位,模拟了现实中复杂的动态环境,考验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环境感知、能源管理等综合能力。

竞技体育为机器人研发测试走出“一条路”,也为机器人走近大众、走向市场打开“一扇窗”。

科技创新也需要“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玄智(深圳)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赛事总监王奕涛说:“大家都在寻求突破,这次运动会能把这么多机器人研发企业的尖端科技进行集中展示,无疑可以助推前沿信息交流和技术整合。”

为何有点“菜”?

北京亦庄半马的机器人完赛率仅30%,2小时40分42秒的冠军成绩也与人类马拉松运动员的最好成绩相去甚远;首届具身智能机器人运动会的足球对抗赛上,机器人球员被自己绊倒后“负伤”,被工作人员用担架抬出赛场,为现场观众贡献了不少笑声……

机器人赛场表现与公众预期中的科幻场景有差距,甚至屡屡“翻车”,这与Chat-GPT、DeepSeek横空出世时公众的惊呼形成反差。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张建伟表示,ChatGPT和DeepSeek只类似我们处理文本的“脑区”,但运动等场景涉及“小脑”的控制以及视觉、听觉、触感等多模态的联合控制,要复杂得多。

“机器人如果不小心出点洋相,我们反而‘更开心’。”王奕涛说,机器人在动态复杂环境中的运动控制极具挑战,团队希望以此来测试稳定性,在“实战”中尽可能多地收集反馈数据,以改进提升。

机器人一小步,人类一大步。机器人运动员现阶段如婴儿般的“蹒跚学步”,正是为了走向“健步如飞”。

让机器人像人一样灵活、一样智慧,是人形机器人研发的最高梦想,但在技术演进过程中,需要大量试错与耐心。从春晚舞台到体育赛场,具身智能机器人已开始进入生活场景,迈开走向百姓家庭的第一步。

让我们拭目以待。

据新华社4月27日电

--> 2025-04-30 1 1 兰州晨报 c222479.html 1 跑完“半马”还有运动会,机器人测试为何都选体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