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汉市江岸区后湖街道金桥社区绿色新都小区,每天清晨都能看到一道独特的风景:81岁的吉家伦和78岁的陈兰英手挽着手,慢悠悠地走在小道上。
这对即将迎来钻石婚的夫妻,用一生诠释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浪漫。
▶ 山城初见
1964年,吉家伦和陈兰英相识于重庆的一个小山村,那时的吉家伦20岁,俊朗帅气;陈兰英17岁,清甜懵懂。两人初次见面目光交会的一刹那,两个年轻人就深信对方就是自己的往后余生。
吉家伦因工作原因必须驻守在攀枝花的单位,每年只有一次探亲假。但距离没能冲淡彼此的眷恋,反倒让爱意愈发深沉。陈兰英说,那时候吉家伦身边不乏倾心爱慕者,但他都不为所动,毫不犹豫地说他有喜欢的姑娘了,而且已经订婚了。
1966年,吉家伦恳请单位给他出具介绍信,准备将朝思暮想的陈兰英迎娶进门。没有戒指,没有婚礼,只有一间泥屋、8岁的小姑子和身体不好的婆婆。但陈兰英毅然决然地嫁给了他,愿意和他一起去经营以后的家,相信一切都会慢慢变好。
吉家伦12天婚假结束后就要返回单位。新婚燕尔,望着19岁的娇妻,新郎既不舍又心疼,他们即将要开始长期两地分居的生活。没想到的是,这样的两地分居生活一过就是38年。
▶ 两地分居
妻子一人在家,不仅要照顾老人和未成年的小姑子,还要承担大量农活。可是三年的相处,他们的灵魂早已融合,陈兰英知道丈夫放心不下自己,即使她再不想独自面对漫漫长夜、再不擅长耕种,她却始终在书信中对吉家伦说:“你放心在外面工作,家里有我呢。”其实,陈兰英何尝不希望丈夫在身边,为自己遮风挡雨。
陈兰英回忆自己最难熬的日子,那是1977年,自己三个孩子突然一起发高烧,而家里只剩5角钱,别说看病,吃饭都显困难。最后,她只能找马蹄草、瓜子草、紫树叶等草药熬水,给孩子们服下退烧。“当时都没敢告诉他,怕他工作分心。”
吉家伦为了尽量减轻陈兰英的负担,每年也会把唯一一次探亲假留在农忙时节,他说每次探亲回家,他都恨不得一天有48个小时,这样就能有更多的时间劳作和陪伴妻子。虽然吉家伦常年驻守单位,但陈兰英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泥屋变成了楼房,孩子们考上大学,顺利就业。直到吉家伦退休,两位老人终于能每日朝夕相对。
▶ 退休生活
1971年,吉家伦从四川攀枝花调到武汉青山热电厂工作。2004年退休后,他将老伴陈兰英接到了武汉,与小儿子一家生活。从此,两位老人形影不离,手牵着手,一起买菜,一起逛公园,一起做饭……她娇羞地对着他笑,他宠溺地陪着她,她说去哪儿他就去哪儿,她说做什么他就做什么。
陈兰英对自己的两个儿媳妇赞不绝口,说她们既孝顺又持家,能有这样的儿媳妇是她的福气。他们已经四世同堂,孙辈们隔三岔五会给他们打视频电话,抢着给他们买手机,买营养品,抢着要带他们出去旅游。逢年过节,住在重庆的女儿和大儿子都会来汉陪伴老人。吉家伦夫妇的小儿媳今年3月致电金桥社区,表示很羡慕老人的婚姻状态,就报名参加社区为老年人举办的婚纱摄影活动。吉家伦本人也很愿意陪陈兰英拍婚纱照,因为他知道妻子喜欢,她想要拍照,只是不好意思开口。
60年,从青春少年到白发苍苍,岁月在他们脸上刻下皱纹,却让爱愈发醇厚。看着他们相互手挽着手的背影,历经风雨仍紧握彼此的深情,钻石婚的爱情,是岁月馈赠的最美童话,让人好生羡慕!
据《武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