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17 兰州晨报出版






2025年04月18日

57岁,她去希腊读本科

她今年57岁。去年,一篇题为《我妈的退休日常:留学》的帖子引起全网关注,帖子里的妈妈名叫王晓西。她生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场,在20世纪80年代以高分考入华东师大,曾做过语文老师,后又辗转于广告传媒等行业。

度过了精彩的职场生活,退休后,她入读雅典大学古希腊考古历史和文学专业。如果一切顺利,将获得四年制的本科学位。

▶ 学期全科通过

入读雅典大学一年的学费为6000欧元,大一总共设置了六门课程。三门语言课:拉丁语、古希腊语和现代希腊语,其中现代希腊语这门课是学校赠送的。因为是送的课(也不计入总分),学生便不太珍惜。外加是晚间开课,又打消一部分人的念头。满员应为20人,最后只剩下4个学生,最惨淡的时候只有王晓西1个人。那晚上完课,老师竟然专门站起来向她——唯一的学生表示感谢,感谢她来到课堂。

古希腊语、拉丁语和古希伯来语被并称为世界上三大“死去的语言”,在时间长河中停止了发展和更新,但却是现代“活着”的十几种语言的先祖,尤其在考古界的作用不言自明。千年前的文字通常写在莎草纸或刻在泥板上,一旦被考古人员发掘得见天日,便需要大量专业人员去翻译。她们这个专业毕业的学生,很多从事的就是这样的工作。

所有科目中最难的是古希腊考古,她只得了5分,但也及格了。

如今回头看第一学期,她感叹自己磕磕绊绊但还是走到了目的地。女儿小雨的评价是“虽然低飞飘过,但能过就不错了”。让她自豪的是,自己是班上的中国学生中唯一全科通过的。

▶ 追求内心认可

当王晓西退休留学的故事在网上传开后,评论并不意外地走向两极。叫好称羡者有之,但也有很多人无法理解她的选择。“他们说我这把年纪了还出去干啥?又耽误自己女儿,还不好好照顾老公。总之,说我很自私。”她说,“当那些人作出这样的评价时,我知道他们已经自觉地站在另外一个体系里,而我不在其中。在我的认知体系里,我认为自己是一个自尊自爱的人、人生不受限的人,我有权利去追求我要的东西。”

她觉得自己骨子里就有一种敢走自己的路、不怕别人评头论足的精神。

▶ 拔了“那一根刺”

今年春节,王晓西的先生原本打算去三亚和他母亲、兄嫂等家人团聚,但临时变卦,嘱咐女儿小雨给自己订了去雅典的机票。

“我问为什么,他说过年去三亚和来雅典花的钱是一样的,那还不如来这里,哈哈。”这个57岁阿姨的笑声中流露出一种少女感,“他没有直接说想来陪老婆,就用钱作为借口,但我都知道。”

这在王晓西看来,是属于自己的一次大型胜利。丈夫是一名经济学博士,来自一个保守的家庭。在丈夫家,春节是一年到头最大的事。他们热衷和一些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拜年吃饭,一切都是为了面子,各人有各人要挣的面子。

而这一次,为了漂洋过海去陪伴太太,丈夫放弃了家中最重要的传统。

过完这个春节,王晓西把丈夫送上回上海的航班。那一刻她觉得,自己心里长久以来的“那根刺”终于被拔了,而刺眼也正在慢慢愈合。

据《新民晚报》

--> 2025-04-18 1 1 兰州晨报 c220418.html 1 57岁,她去希腊读本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