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17 兰州晨报出版






2025年03月26日

国产剧将进入“听劝重剪”时代?

《仙台有树》海报。

今年以来,“重剪”成为国产剧行业的关键词。从《仙台有树》播出仅一周即调整剧情顺序,到《白色橄榄树》提升语速优化节奏,再到《司藤》推出CP(情侣)特供版,剧集“边播边剪”甚至“播后重制”的现象愈演愈烈。“重剪”已从个别案例演变为行业常态。这一现象的背后,是观众需求、技术革新与市场竞争共同作用的结果。

1    观众对创作过程深度介入

短视频与微短剧的崛起,让观众的注意力愈发碎片化。观众对剧集“黄金前三集”的要求已演变为“分秒必争”。同时,社交媒体的普及使观众反馈能即时触达制作方。重剪的核心动力源于观众对创作过程的深度介入。社交平台上,“想让偶像早登场,平台次日就调整”“不满慢动作,剧集隔天改”等案例屡见不鲜。观众通过弹幕等方式,直接影响剪辑决策。例如,《仙台有树》因观众对叙事顺序的强烈不满,仅用一周便调整了前8集的剪辑结构,将原本割裂的“两世故事”改为线性叙事,直接提升了观众代入感。这种“遥控指挥”式的互动,本质上是对传统影视创作单向输出模式的颠覆。再如《花间一倾城》删减首集动画后,观众表示观剧感受明显清爽了许多。

2    新技术降低重剪成本

剪辑技术的进步为“边播边剪”提供了可能。AI(人工智能)辅助剪辑系统能够实时分析弹幕、评论数据,快速定位观众不满的段落;云剪辑平台则支持多团队协作,缩短修改周期。例如《白色橄榄树》通过AI检测到观众对台词语速的负面反馈后,很快便完成重新配音并上线。

AI剪辑工具的普及和流媒体平台的即时响应能力,为“边播边剪”提供了技术支撑。例如《三体·周年纪念版》利用AI技术优化节奏。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技术的应用,将催生“分支剧情”模式。观众可通过选择不同剪辑版本,体验差异化的叙事路径。例如仙侠剧或推出“事业线版”与“情感线版”,满足不同受众需求。

3    观众需求为创作动力

国产剧的“重剪潮”是一场观众与创作者的“双向奔赴”。它既是对观众的致敬,也是行业自我革新的契机。

天津师范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院长杨爱君表示,当《甄嬛传》重剪版即将面世的消息引发热议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怀旧情怀,更是对精品化内容的永恒追求。唯有在尊重艺术规律的前提下,将观众需求转化为创作动力,国产剧方能突破“重剪”的工具性局限,走向真正的品质复兴。未来的国产剧,或许会在“动态剪辑”与“艺术坚守”的张力中,探索出一条既尊重观众又不失创作者尊严的新道路。

据新华网

--> 2025-03-26 1 1 兰州晨报 c216197.html 1 国产剧将进入“听劝重剪”时代?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