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5点30分,多数人还沉浸在梦乡,高丽珍已经洗漱完毕,准备开始新一天的工作。
兰州市七里河区龚家湾街道养老服务中心护理员兼护理部主任高丽珍,肩负着照顾6位老人的重任,他们有的完全失能,有的半失能。全天候照料他们的日常生活,包括起床、穿衣、洗漱、如厕、进食、服药、身体清洁、康复训练,确保每位老人都得到细致周到的关怀,高丽珍脸上总洋溢着和善的笑容。
“家属把老人托付给我们,是对我们的信任。在这里照顾老人,如同照顾自己的父母,必须对得起自己的良心。”高丽珍已把养老服务中心当成自己的家,老人就是她的家人。
说话温柔,步伐稳健,笑起来两个酒窝显得格外亲切……初次见到高丽珍,很难相信她已经57岁了。
“小高来了啊,我有啥事找你才觉得放心!”90岁的吴奶奶和96岁的老伴余大爷已在这里住了3年,老两口视高丽珍为自己的孩子。
“小高啊,你比我闺女还贴心。”吴奶奶紧握高丽珍的手笑着说:“我要喝果汁,要吃好吃的,还要买柔软的护垫。”老人脸上满是笑意。
住在养老服务中心的54位老人中,60%患有阿尔兹海默症,记忆被橡皮擦抹去了。
“这些老人常常会突然情绪失控,无缘无故发脾气,甚至随地大小便,有时还会动手打人。”高丽珍说,但她毫无怨言,每天乐呵呵的。都说老人像小孩,年纪大了,就得像哄孩子一样对待他们,不能跟他们计较,要顺着他们,让他们在这里过得开心、舒心。
88岁的王大爷一年前来到养老服务中心。那时,老人刚做完脑梗手术,一只胳膊无法抬起,情绪也十分不稳定,稍有不如意就会破口大骂。高丽珍每次都笑脸相迎,想办法哄王大爷开心。持续康复训练后,王大爷的胳膊渐渐能活动了,脸上的笑容也多了。如今,两人已成了“忘年交”,好东西彼此分享,王大爷常打趣说:“一天不见小高心里就不踏实。”
76岁的张阿姨瘫痪在床,眼睛无法睁开,也丧失了语言能力。在监测仪器的嘀答声中,高丽珍轻轻走到老人床前。“来,小高给您翻翻身,拍拍背。”听到声音,张阿姨的头微微动了一下,高丽珍将头靠在张阿姨头上,脸贴着她的脸,用这种独特的方式安抚张阿姨,随后慢慢为她翻身,轻轻拍打背部。如此深情暖意,张阿姨眼角溢出了两行泪。
2021年之前,高丽珍还是一位家庭主妇。因孩子上学急需用钱,家中又遭遇变故,她决定外出打工补贴家用。得知有养老院护理员培训,她毅然报名参加。当时一起培训的有40多人,最后只有她坚持下来了。
护理员这份工作,不仅需要吃苦耐劳,更要有爱心和包容心。打针、插管、拍背、吸痰、翻身等护理技能都要熟练掌握,而且不能嫌弃脏臭,高丽珍欣然接受了这一切。“人老了,身体机能衰退,行动不便,他们需要更多的关爱。”
4年间,近30位阿尔兹海默症患者在她的陪伴下,安详地走完了生命的最后旅程。每送走一位老人,她心中都会涌起一股失落感,但更多的是欣慰。因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给予了老人最真挚的关爱和温暖。
“希望老人们都能健康开心,我能给他们带来更多快乐,也希望自己能多挣点钱,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这是高丽珍的小目标。
心愿虽小,却如一束温暖的光,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人性最柔软、最坚韧的力量。
文/图奔流新闻·兰州晨报记者 欧阳海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