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17 兰州晨报出版






2025年02月20日

寻找非遗里的兰州味道

自己动手制作花卷。

千里陇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印记无处不在。尤其是各种传统美食,不仅味道鲜美可口,且都有多年的历史传承,脉络清晰,谱系明了。

为了让少先队员们亲身感受“春节文化”的深厚底蕴,深刻理解文化传承对家乡、对民族的非凡意义,寒假里,兰州市城关区牟家庄小学五(2)中队的队员们开展了“非遗里的兰州味道”寒假研究性学习活动。队员们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年味”,感受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领悟先辈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传承,把对新春的期待融入每一个制作步骤中,并对家乡民俗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A 学做糟肉和花卷

进入腊月,年的脚步近了,年味越来越浓。忙碌了一年的人们开始放下手中的活计,准备过年。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兰州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年俗文化,悠远绵长的年味,醇厚芬芳,源远流长,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深刻地打上了农耕文明的烙印。腊月二十六和二十八是非常重要的日子,在这两天兰州人会做些什么呢?队员们通过观看新闻、查询互联网、向长辈请教等多种方式,了解了这些独具中华古老智慧的民俗并将它们认真记录下来和成员分享。

春节时,各种肉食是家家户户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肉菜中,兰州糟肉颇为吸引人,它颜色鲜艳醒目,肥而不腻,鲜艳如火的肉片吃到嘴里唇齿留香,令人胃口大开,食欲倍增,是兰州人年饭必不可少的一种美食。

兰州人对糟肉的完美搭档——花卷更是情有独钟。队员们了解到兰州人对过年蒸的花卷非常看重,因为过去老兰州人在过年的时候往往有和邻居家交换花卷的习俗,所以要精心准备,认真去做,一定要好看又好吃,这样家里才有面子。

大家通过各种学习形式调研、了解兰州糟肉的历史,在家人的指导和帮助下学习制作糟肉和蒸花卷,认真传承这多彩的年味。

B 寒假生活变得精彩纷呈

浓浓的年味让每个人都幸福满满,到处洋溢的欢声笑语激发了同学们的创作灵感,于是一首首饱含家乡年味的小诗就从笔尖流露出来。可爱的小蛇创意手提袋更是显示出同学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充满童趣的审美。

此次“非遗里的兰州味道”研究性学习活动让队员们的寒假生活变得精彩纷呈。大家在广阔的生活“大舞台”上展示学习成果,在课本之外探索知识的宽度,春节的样子在队员们的亲力亲为中变得更加具象化。

文/图奔流新闻·兰州晨报记者  裴强

--> 2025-02-20 1 1 兰州晨报 c210083.html 1 寻找非遗里的兰州味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