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17 兰州晨报出版






2025年01月23日

一场别开生面的趣味之旅

甘肃小记者体验陶版拓印感受古老技艺

小记者们现场展示作品。

小记者们现场体验拓印。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这个寒假,来自武威、张掖、兰州三地的40多名甘肃小记者选择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趣味之旅,在“甘肃小记者成长计划”第六季寒假营里,甘肃小记者在三天时间里分别参加了,与非遗传人开启陶雕技艺体验;走进可口可乐工厂,目睹可口可乐的生产制作过程;变身冰壶“体验官”,体验充满智慧与技巧的冰雪运动。在量身定制的特色活动中,同学们收获知识与成长,留下难忘的回忆。

1 与非遗大师“印”享时光

在第一天的行程中,三地甘肃小记者奔赴了一场与非遗陶版拓印的奇妙约会,大家满怀着对传统文化的热忱与好奇,跨越地域的界限,齐聚一堂,共同揭开这古老技艺的神秘面纱。

活动当日,虽然寒风凛冽,却丝毫抵挡不住小记者们的热情,大家眼神中闪烁着兴奋与期待,叽叽喳喳地交流着对此次活动的憧憬,虽然来自不同城市,彼此之间或许还有些陌生,但对非遗的共同热爱,让他们迅速拉近了距离,现场洋溢着欢快的氛围。

活动开场,非遗传承人中国传统工艺大师、甘肃工艺美术大师阮琦老师手中拿着一块精美的陶版,向小记者们娓娓道来陶版拓印的前世今生。“陶版拓印,作为一项传承千年的古老技艺,犹如一部生动的史书,记录着中华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艺术风格与人文精神。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拓印,到秦汉的石刻拓片,再到如今的陶版拓印演变,其发展脉络清晰而又充满传奇色彩。”小记者们听得如痴如醉,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之中,目睹了这一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2 小记者现场体验拓印

讲解过后,便是期待已久的实践环节。工作人员将准备好的陶版、宣纸、墨汁、拓包等工具整齐地摆放在桌上,小记者们整齐围坐,眼睛紧紧盯着这些工具,迫不及待地想要一展身手。在阮琦老师的示范下,大家小心翼翼地拿起宣纸,轻轻覆盖在陶版上,接着用喷壶均匀地喷水,让宣纸与陶版紧密贴合。这看似简单的步骤,实则需要十足的耐心与细心,稍有不慎,宣纸就会出现褶皱或破损,影响后续的拓印效果。小记者们屏气凝神,专注地操作着,生怕出现一点差错。有的小记者因为过于紧张,小手微微颤抖,但他们依然咬着牙,努力保持平稳。

宣纸湿润贴合后,便进入了关键的拓印环节。老师拿起拓包,蘸取适量墨汁,在陶版上均匀地拍打起来。随着老师的动作,陶版上的图案逐渐清晰地呈现在宣纸上,小记者们不禁发出阵阵惊叹。轮到小记者们动手了,大家学着老师的样子,蘸墨、拍打,一开始,拓出的图案要么颜色太浅,要么墨汁晕染过度,效果并不理想。但小记者们没有气馁,他们互相交流经验,不断调整拓包蘸墨的量和拍打力度。来自兰州的小记者李建玮发现,轻轻快速地拍打拓包,能让墨汁更均匀地附着在宣纸上;小记者刘昀卓则通过多次尝试,掌握了拓包在陶版上移动的节奏。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幅幅精美的陶版拓印作品逐渐诞生。

在整个体验过程中,小记者们不仅学会了陶版拓印的技巧,更深刻感受到了非遗传承的艰辛与不易。每一次蘸墨、每一下拍打,都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与心血,也传递着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传承。兰州的小记者李建睿感慨道:“以前觉得非遗离我们很远,这次亲身体验才明白,它们是如此鲜活而又珍贵。我们有责任把这些老祖宗留下的宝贝传承下去。”

活动接近尾声,小记者们纷纷展示自己的作品,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这些作品,有的展现了莫高窟古老的神话传说,有的描绘了经典书法作品,每一幅都饱含着他们对非遗的独特理解与热爱。

此次三地小记者的非遗陶版拓印成长计划之旅,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文化体验活动,更是一次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实践。通过亲身体验,小记者们在心中种下了非遗传承的种子,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颗种子将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非遗文化。同时,“甘肃小记者成长计划”也将持续开展,吸引更多的青少年投身到非遗保护与传承的行列中来。

文/图 奔流新闻·兰州晨报记者 纪敏

--> 2025-01-23 甘肃小记者体验陶版拓印感受古老技艺 1 1 兰州晨报 c205895.html 1 一场别开生面的趣味之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