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成县只是一个小县城,但它却是最好的县城,千年前它卧在这片大地上;千年后它依旧卧在这片大地上。经过千百年的沉淀,它也形成了独属于自己的味道。
它的味道难以找寻,却渗透进每一个地方。从小生活在农村,假期周末去地里便是常态。早晨六七点钟趁着凉快进地,当返回时已是太阳高悬,口中尽是饥渴,此时来上一碗浆水,酸爽程度不言而喻。入口微酸,挑逗舌尖,而后快速入喉,浸入身体的每一处,使全身紧绷的肌肉放松,使闭塞的毛孔舒张,有时也会有几块小菜叶冲入口中,边嚼着,边喝着……
浆水制作并不复杂,一般新做的浆水需要旧的浆水作为引子,找的菜我叫不上来名字,但在我的家乡确实十分常见。小时候曾和母亲一起去淘菜,在村头的水泉边,淘过的水都变成绿色,一次又一次淘,直到水几乎透明才罢休,回家后找一个桶 ,倒入新做成的浆水,加入一碗旧浆水作为引子,便静等变化了。
新做成的浆水清香,但少了一丝酸意,不如陈年浆水那般刺激味蕾,而对于我来说做成一碗浆水面正好。热锅熟油,一般菜籽油最好,待油温升高后,倒入一碗浆水,在热油的作用下,浆水在锅里翻腾,有时也加入剁好的辣椒,不一会,碎蒜苗也加入。三者共炒,一种独特的香味便散发出来,等完全炒香后,热水入锅,下入土豆小块,煮至土豆熟后,再下面,面片和长面条均可,但我以为面片更好。
面熟后移至碗中,不需要调醋,盐和其他调味品也只是意思着加入一点。完成后,金黄色的油花漂在碗壁旁,剁辣椒和碎蒜苗在碗里若隐若现,白里透黄的土豆块与面片相互撕咬,让人垂涎三尺。凉至七分时吃最好,没有汤烫嘴,又保留了温度,但要注意,不要让面坨住。
对于浆水来说,它的传承可能已经过了千年,其中的艰难可能也不在少数,但于我而言,这不重要,我只想在夏日炎炎的午后吃一碗浆水面喝一碗浆水汤,然后于阴处沉沉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