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兰州市七里河区西站街道以党建为引领,倾听民声民意、尊重民心民情,坚持让居民群众的事情“商量着来”,着力解决民生诉求和基层治理中的“疑难杂症”,力求将问题消除在萌芽,矛盾化解在基层。
西站街道小西坪社区的大板楼小区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属于典型的老旧小区。小区没有大门,人员随意进出,外来车辆无序停放。上下水管老化堵塞、小区地面多次出现塌陷,卫生环境脏乱差,成了小区居民的一块“心头病”。
为了解决这些矛盾,西站街道小西坪社区党委以红色物业联盟为纽带,通过协商议事会、居民代表会议、社区网格微信群等多种形式,以及入户走访等方式,多次开展协商工作,积极探索破解老旧小区物业管理难题新路子。同时,社区还组织辖区内的德胜和物业、龙林物业、国资利民物业相关专业人员实地勘察,科学规划小区空间布局,制订施工计划,并调集闲置资源设备,逐项进行攻坚整改。经过一个月的施工,拆除破旧危房1处、硬化塌陷地面50平方米、更换维修破损上下水管道20余米、拆除私装地锁15个、施划停车位22个、安装非机动车充电桩12个、新增健身器材2个、清除陈年垃圾10余吨,小区的基础设施和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一头抓住“发现问题”,一头紧盯“解决问题”,让社区治理逐步从“有诉必应”向主动治理深化。2024年初,辖区面粉厂家属院因楼上邻居将生活垃圾倒入下水管,导致管道堵塞,严重影响了楼下居民生活。在多次协商无果的情况下,一楼居民采取了关闭供水阀门的措施,从而引发了邻里间的冲突。面对这一棘手问题,建西东路社区迅速响应,网格员第一时间深入现场,详细调查并记录各方诉求。随后,社区组织了包括物业、社区民警以及社区律师在内的多方力量,召开矛盾协调会议,引导双方换位思考,并通过专业法律指导,最终双方就赔偿及后续管道维护责任达成了共识。然而,在协议执行过程中,楼上居民在支付赔偿金时出现了拖延,导致矛盾再次激化。对此,网格员通过多次上门沟通,辅以法律教育与心理疏导,最终促使楼上居民按时履行了赔偿义务,一楼居民也随即恢复供水,这起纠纷得以圆满解决。
“凌晨,便有不断的脚步声,叮叮咣咣的东西碰撞声,还有嘻嘻哈哈的大笑声。我年龄大了,实在难以承受这样的噪声干扰。”为尽快解决民众的迫切诉求,三角线社区的网格员连夜赶赴现场核查,并联合西站派出所进行走访调查,了解噪声产生的具体情况。经核查,此处居民房已被用作民宿客房。经过社区党委多次组织召开了由市场监督管理局、西站派出所、居民、民宿负责人及物业多方参与的民宿管理座谈会。在会上,民宿负责人表示将全力配合落实整改措施,切实降低噪声扰民等一系列不良影响。
集民智、听民意、暖民心,西站街道将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和方法手段,以矛盾纠纷化解“小切口”,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大成效”,全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奔流新闻·兰州晨报通讯员 李国嘤 记者 张雪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