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网友张凌(化名)在社交平台发帖询问,“老南京人,这个位置还在吗?”配图是父亲抱着四岁半的她在南京长江大桥留影的黑白老照片。如今,张凌的父亲去世已经两年多,她想去昔日两人合照的地方再次“打卡”,得到了评论区数百位热心网友的“指路”。
11月22日,张凌和妹妹张玉(化名)前往南京长江大桥,找到当年拍照的地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她们讲述了这趟时隔43年的“故地重游”。
上世纪80年代,张凌的父亲带着全家从东北满洲里搬去内蒙古,在某中学担任团委书记。张凌回忆,父亲和学校里的几位教师商量后,决定带孩子们去大城市拓宽视野、增长见识,于是申请组织了一场游学夏令营。
张凌记得,1981年夏天,那支师生游学团浩浩荡荡乘着火车前往北京、上海、南京、杭州、苏州等城市,时间长达一个月。夏令营中年龄最小的参与者,就是当年才四岁半的张凌。父亲把她带上,是想让她也“见见世面”。张凌告诉记者,当时他们一行人将南京长江大桥从头到尾走了一遍,还前往中山陵等地拍照留念。
天有不测风云,2022年的一个晚上,正包着包子的父亲,突发心脏病倒地去世。2023年,与病魔斗争二十几年的母亲也病逝。前阵子翻老照片时,姐妹俩商量,“要不然就去趟南京吧,去父亲去过的地方,咱们再拍一组照片。”
11月22日,按照网友们的温馨提示,姐妹俩选择中午人少的时候,打车前往南京长江大桥附近,又步行抵达老照片上的同款位置拍照,“没走弯路”。她们还特意在同一地点,分别拍了一张黑白和彩色照片,形成强烈对比。当天,她们还去了中山陵。在那里,她们偶遇北京人大附中的游学团。张凌感触很深,仿佛穿越时光,看见当年父亲和老师们带队游学的画面,“我们当年也是这样,来这里瞻仰孙中山先生。” 姐妹俩说,四十多年前,由于物资匮乏和技术限制,老师们凑钱买胶卷,向学校借相机,坐绿皮火车出行,返回后再去照相社冲印,才能给孩子们留下照片。如果父亲能看到这些新拍的照片,一定会很开心。妹妹张玉当年才一岁多,没能跟着父亲和姐姐一起来南京,照片中的父亲已被时光带离人间,但照片背后的故事不会磨灭,“照片美与丑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值得记录的那段回忆。当你了解照片背后的故事,便会觉得这张照片有了不同的意义。” 据《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