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日开幕的第十五届中国航展上,空军36型武器装备将集中亮相,按照“制空作战与空中打击、无人与反无人作战、战略投送与空投空降、预警探测与防空反导”4个维度,成体系展示现代化战略空军建设的阶段性成果。中国海军歼-15T、歼-15D舰载战斗机等多型战机,在开幕式上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具有浓郁海军航空兵特色的视觉盛宴。军事专家王明志等就海空军参展装备亮点接受了记者专访。
多维呈现应对多样化空天安全威胁的新能力
这届中国航展,空军首次展出中型隐身多用途战斗机歼-35A、红-19地空导弹武器系统、新型察打一体无人机等装备,多维度呈现应对多样化空天安全威胁的新能力。
据介绍,歼-20属于重型隐身战斗机,而歼-35A相当于一款中型隐身多任务战斗机。歼-20主要执行制空作战任务,而歼-35A既可以执行制空作战任务,同时也可以执行对地、对海多种突击任务。
“歼-35A的研制成功,使我国同时拥有了两型隐身作战飞机,将为中国空军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提供新质力量。”王明志说,在空军的骨干航空装备中,歼-20与歼-35A不仅形成重型与中型隐身战斗机的“重-中”功能组合,而且形成制空为主与多用途并重的“专-多”任务组合,显著增强高威胁、强对抗环境下遂行进攻作战任务的能力。
空军首次展示车载战术激光武器、红-11通用末端防御武器系统,这两者的组合提供了对低空微小型集群无人机威胁的非动力学与动力学相结合的毁伤手段,形成近距分层集群无人机反制能力。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首次展出的红-19地空导弹武器系统。这个系统主要用于对弹道导弹类目标实施区域拦截,不仅是我国土防空反导的新质战斗力,更是战略空军维护国家空天安全能力的标志性装备。
无人装备体系建设呈现“高端为主、察打一体、协同作战”新特征
无人作战力量崛起是战争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的重要特征,本届中国航展又一次展示了空军面向无人化、智能化发展的步伐。
王明志表示,继无侦-7、无侦-8、无侦-10、攻击-2等型无人机相继亮相后,在这届航展上,空军又展示一种新型察打一体无人机。该型无人机是平时常态化、战时中低威胁环境下执行战术侦察监视、打击等任务的空中无人骨干装备,与现役无人机共同构成战略战役一体的无人侦察装备体系和无人打击装备体系。
王明志说,空军无人装备体系建设已经具有“高端为主、察打一体、协同作战”的显著特征,正在加速向有人无人组网协同作战方向发展。
全面展示现代化战略空军建设新形象
从1998年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首次在航展炫舞蓝天,到2008年空军航空兵部队首次大规模参加飞行展示;从2014年运-20在航展飞行首秀,到2021年换装“中国心”的歼-20呼啸而至;从2022年被称为空中力量“倍增器”的运油-20首次展示飞行,到2024年歼-35A、歼-20两型隐身战机共舞蓝天……人民空军的参展装备日新月异。
本届航展期间,空军将首次开放展示运-20飞机货舱,采取向现场观众开放预约抽签的方式,为大家提供“零距离”感受接触空军“战略重器”的机会。
歼-15T、歼-15D舰载战斗机等主战装备,是海军航空兵的重要力量
首次实装参展的歼-15T、歼-15D舰载战斗机等主战装备,作为航母编队的核心武器装备,是海军航空兵的重要力量。
歼-15T作战半径大,具备更强的制空作战能力和对海突击作战能力。歼-15D是一型双座舰载电子战飞机,集电子干扰与打击等能力于一体,可在未来航母编队夺取制空权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两款战机均是我国自主研发制造,批量装备海军航空兵部队后已形成战斗力。
开幕式上,1架歼-15D和2架歼-15T组成三机编队通场飞行,进行伙伴加油训练课目演示。海军航空大学舰载机飞行教官梁李彬介绍说,空中加油被称为“空中穿针引线”“厘米级飞行”,被世界公认为顶尖难度的飞行课目。海军已掌握大型加油机和伙伴加油空中加油技术,远程奔袭作战能力和空对海反舰、对陆精确打击的能力都大幅提升。
除舰载战斗机飞行表演外,直-20J舰载直升机、直-8C运输直升机搭载海军陆战队队员和全地形突击车进行了空中突击作战演示,有效检验部队指挥编组、火力打击、作战协同等实战能力。
目前,海军航空兵已经初步实现从岸基向舰基转型,形成以舰载战斗机、直升机、预警机、教练机四大类平台为基础的舰载机体系,新型作战力量取得重要突破,航迹从近海延伸到远洋。
据新华社、人民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