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17 兰州晨报出版






2024年10月31日

文化传承功在千秋

华亭市第一中学高三(5)班 庞铠培 指导老师 张涛

若传承生生不息,那文化便永世长久。高科技的出现,众多文化似乎也被替代了。虽说效率变高,但总感到缺点什么。传承是铁轨,连通我们与古人。记得自己打小就爱吃的面皮,在暑热天吃冷面皮,在冬天吃炒面皮,那种感受可谓一绝。但如今的面皮失去了它原有味道,大多数人用机器做面皮,效率翻倍但口味不行,失去人们亲手做的那种味道。所谓传承,就像让我们吃到我们先辈们所做所吃的美食。 传承是基石,培养人格与文化。百家争鸣的众多思想,我们至今应用。特别是以仁治国、以法治国的思想,造就如今的中国飞速发展。学习《论语》,品古人学习时的趣事与做人做事道理,借鉴其中提倡的准则。学王阳明的心学,懂得知行合一的道理与应用。也就是说,总结古代贤人的行为处事,学习他们的相关思想,将思想融入自身,从而塑造一个充实的自我。 传承是保护,维护文化与流传。做菜籽油、木马流牛、馒头等,这些不止在古代发挥重大作用,在如今依然有着不可或缺的影响力。木马流牛、馒头在古代大放光彩,解决了战斗中士兵的吃喝问题。功不只在当代,更在于千秋。但很不幸的是,不少人放弃学习并传承传统文化。若长此以往,传统文化何在?民族力量何在? 传承是燃料,促进发展与宏扬。文化传承人虽少,但总归有人敢于担起大旗,为创造与发展民族文化振兴献出一份力。这也才让后代的我们看到满天星火的打铁花、宛如透明的瑙璃、五彩缤纷的瓷品等。不过可惜的是,尽管人们尽力传承,但却仍有文化的遗忘与丢失。中国有些文物至今不知踪影,这很令人痛惜。 文化的作用虽会被时代的进步而日益冲淡,但文化的价值是不可能被冲淡的,所以这便需要我们传承它们,为文化发展与民族自信奋斗不息!

--> 2024-10-31 华亭市第一中学高三(5)班 庞铠培 指导老师 张涛 1 1 兰州晨报 c190313.html 1 文化传承功在千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