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空鼓之名,一如其声;色空鼓之声,蕴涵其名。”“色空鼓,源于中国古时的乐器编钟,融合了编钟、罄、古琴、古筝的美妙音色,空灵、悠远、深沉、醇厚……”10月17日上午,在兰州市城关区酒泉路街道南稍门社区老年大学活动室,56岁的吴旭辉和老年大学鸣翠色空鼓艺术团的学员们一起学习色空鼓的乐理知识。
每周二和周四上午9时,吴旭辉都会来到南稍门社区老年大学,跟着辖区十多名中老年人一起学练色空鼓器乐,两个小时的学习时间,让他感觉快乐又充实。课程结束后,吴旭辉顺道前往不远处的鼓楼巷菜市场买点蔬菜和水果再回家。
哪天不想做午饭,吴旭辉和老伴只需跨过一条马路,在位于南稍门的“燕喜楼”老年食堂吃一顿老年餐,就能解决午饭问题。除了省心方便,更是看中了食堂营养搭配合理、价格优惠。
酒泉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在家门口,这里既可以提供日常中西医全科问诊服务,还特别设有艾灸、推拿等中医特色理疗服务,能够“一站式”解决辖区老年人看病难、配药难等问题。目前,这里日均服务人次可达300人次。
据悉,南稍门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按照街道党工委要求,积极开展“结对帮扶”关爱行动,日常走访社区失独家庭、高龄老人等特殊群体,精准解决特殊老年人的日常所需。
66岁的退休党员孙成刚擅长书法,暑期义务教孩子们写书法,每年春节他还会参加社区举办的送春联活动。孙成刚说,发挥余热和所长,让自己收获了更多乐趣和自信。
辖区内有部分老旧楼栋没有专门物业管理,在社区引导下,不少中老年人成了自治管理委员会的骨干,为加装电梯、解决邻里矛盾纠纷等社区事务忙前忙后。
近年来,南稍门社区以“15分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为目标,不断探索和完善社区养老服务机制,将“尊老、敬老、爱老、助老”优质服务融入基层治理。同时整合资源,依托文化阵地,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等,织密社区“15分钟养老生活圈”,先后打造了“共享花园”文化阵地、社区老年大学、康养驿站、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中心等老年人活动场地
“我们社区的老年大学、老年人活动室常年对外开放,这里是老人们的另一个‘家’。”南稍门社区党委书记白晓彤介绍称:“社区下辖9个网格、32个小区,共有常住人口8670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占28%。老人们在这里休闲活动,缓解了精神上的孤独,这也是我们社区打造适老15分钟养老生活圈的一部分。”
文/图 奔流新闻·兰州晨报记者 张艾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