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17 兰州晨报出版






2024年10月15日

直播带货乱象频出,主播应担责

一段时间以来,电商直播间的带货主播“翻车”事件频出,引发了社会对直播电商行业现状的广泛讨论。有观点认为,一些直播间和主播特别是头部主播是直播带货业务的核心,是掌握定价权的一方,是赚取利润最多的一方,也是对消费者购买起决定性作用的一方,理应承担主要责任,产品出了问题应当实行首要负责任制先行赔付消费者。

近年来,以直播带货为代表的网红经济发展如火如荼,但在利益驱使下,一些直播平台和主播进行虚假宣传、售卖伪劣商品,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严重影响直播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直播间和主播直接面向广大消费者,通过讲解、演示和互动,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信息爆炸时代,消费者面对海量商品选择时,往往依赖主播的推荐和评价来作出购买决策,主播的专业性、信誉度以及个人魅力,能够帮助塑造产品的形象和口碑,很大程度上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因此,直播间和主播应该对其推荐的产品负责,尤其是头部主播利用自身影响力为商品引流宣传,必须对商品质量负责。

直播带货主播是广告代言人,具有“代销商”的身份,应视为产品的直接销售者,须按照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规定承担商品销售者的法律责任。直播带货企业、主播特别是头部主播要履行社会责任,提升职业素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规定,真实、准确地介绍商品,维护市场秩序。

乱象屡禁不止,除主播负有责任外,平台也难辞其咎。要想长远健康发展,平台应承担起监管主体责任,严格过滤用户内容,建立健全商家信用评价机制,真正落实惩戒措施,推动行业良性发展,为消费者创造安全、透明、可信赖的购物环境。

此外,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直播带货行业监管,建立健全监管机制,依法查处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加大对直播带货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严厉惩戒违法违规主体,提高违法成本,形成有效的威慑,促进直播带货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建立网络直播信用评价体系,将虚假宣传、数据造假等不当行为纳入评价体系,对失信者加大惩戒力度,更好地呵护直播经济的良好生态。

当前,直播带货的主播乃至头部主播屡屡被曝售假,凸显了直播带货存在主播责任划分、法律滞后、监管难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要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主播、商家、平台等各方的责任和义务,为行业治理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

据中国商报网

--> 2024-10-15 1 1 兰州晨报 c187389.html 1 直播带货乱象频出,主播应担责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