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甘肃新媒体集团、奔流新闻·兰州晨报推出“寻陇上非遗 展少年风采”全省青少年非遗写作绘画创意征集活动以来,同学们在寻非遗技艺中,向我们展现了众多陇上非遗项目的风采。为了让广大青少年能够创作出更好的非遗主题习作,活动组特邀请曾多次任全国作文大赛评委的专家老师进行点评,来看看他们如何评价这些作品(点评作品详见A08版)。
点评人:杨叶,高级教师。连续多年担任“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甘肃赛区决赛评委”。多年主持本地中考语文阅卷工作,任《语文报》《课堂内外·创新作文》特约编辑、《作文素材》优秀编委、《读者》(校园版)阅读写作教育基地专任讲师等。中国教育报2019推动读书十大人物,2021年第一届“中国阅读领航人”。
《中国结》
作者眼中,中国结不仅仅是一种编织艺术,更是一幅流动的画、一首跳跃的诗,更是一种情感寄托……逢年过节,屋里屋外、马路两边、酒店商场等地全是中国结,中国结的背后,是中国人血脉中特有的文化因子,吉祥团圆、亲密温馨、福禄寿喜安康……中国结成了中国人心目中一切美好祝愿的象征。作者写中国结,没有停留在表面,而是探寻其文化渊源和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七年级学生能如此深入思考,实属不易。文章如果适当加上关于中国结的历史或传说,可能更显厚重。
《非遗是深埋的钻石》
本文故事情节相对简单,刻画的是一位热爱艺术的女生“鹤鸣”学画的心路历程。开始集训感觉不算好,被别人嗤笑,到后来老师解围,但她却走不出自己内心的牢笼,她讨厌这个地方,却没放弃努力,渐渐地,周围赞扬的声音多了起来,“鹤鸣短暂地迷失了方向”……因为非遗,她选择坚持、选择努力,选择拼命飞出雨季的黑暗!作者擅长用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心情的变化,特别写那个教室,充满了颜料味,橡皮屑满地,墙上炭笔的印痕,“雷声”“雨”等意象一语双关,让人压抑得透不过气来。美中不足的是作者就非遗对主人公的影响描写比较突兀,前文应有铺垫。
《家乡的曲子戏》
华亭曲子戏是流传于该市的地方传统戏剧,具有元曲杂剧的历史遗留痕迹。作者饱含深情,开篇以优美的文笔描写跟着爷爷初识曲子戏的场景,那生旦净末丑,那一句句或激昂高亢或低回婉转的唱词,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文中说:“让我初识了艺术的魅力,也种下了对家乡深深的爱恋。”接着从历史文化的角度简单介绍了家乡的曲子戏。当下,娱乐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作者对曲子戏情有独钟,而且还从中汲取了不少人生道理和精神力量。作者视野宽阔,文笔老辣,文章构思巧妙,底蕴深厚。只是有为作文而作文、刻意拔高主题之嫌。
《九月,我想》
在“我”的家乡,九月,是一个丰收的季节。一个个准备出嫁的新娘一样的玉米、满地的洋芋,还有沉甸甸的谷穗、荞麦和胡麻、香蕉梨和核桃,满目金黄、满心喜悦。如果这些都是静景,你看,那叶子落了的大杨树粗壮的枝干,像不像苍老的父亲,还有陪伴父亲耕完了二十多亩地的老黄牛、或流浪或守望的小狗,就是动景,动静结合,作者将所有意象组合成一幅流金岁月图!情感高潮在文末,作者想象中,梦回故乡、梦回童年,家、亲情,永远是游子心灵栖息的港湾。
奔流新闻·兰州晨报记者 纪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