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17 兰州晨报出版






2024年09月25日

致敬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85岁退役老兵马炯锦出书回忆喀喇昆仑高原军旅生涯

马炯锦

在海拔5000多米的喀喇昆仑高原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把这里当作自己第二故乡,用青春和热血守护着每一寸土地。如今,他们卸下军装,心中依然充满了对这片土地的深深眷恋和不舍。今年85岁高龄的退役老兵、武威军分区原副司令员马烔锦,历时三年,撰写了反映军旅生涯的回忆录《金戈铁马·昆仑卫士》。

马炯锦老人深情回忆道:“我出生在甘肃天水的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62年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穿上军装,踏上了前往边疆戍守的征途。神仙湾,这个全军海拔最高的哨卡,常年云封雾锁,高寒缺氧,每年大雪封山长达7个月之久。刚上山时,我们住在四面透风的地窝子,很多战友高原反应严重,脸色发白,嘴唇发紫,即便坐在地铺上都直喘气,睡觉时头痛得合不上眼。然而,这些困难没有击垮战友们,反而成了我们磨炼意志、挑战极限的熔炉。”

在《金戈铁马·昆仑卫士》这部书中,详细记录了马炯锦从一名普通士兵逐步成长为军分区副司令员的历程。他亲自率领广大指战员,在雪山哨卡上坚守巡逻,投身于边防建设、国防施工、抗洪救灾以及军民共建等各项艰巨任务之中,以卓越的功勋书写了属于军人的辉煌篇章。

“排长,你放心,天神达坂纵使风刀冰剑,我也要翻过去,坚决完成任务。”马炯锦曾带领副排长陈烈刚、新战士翟应奇,为救军医马自贵下山治病,徒步七天六夜露宿天神达坂探路,终于在天神达坂的山脚与防区大部队会师。他们在齐腰深的雪地里艰难前行,夜晚忍受着刺骨的寒冷和雪盲症的折磨,但这一切都无法动摇他们完成任务的决心。

加修战壕,重建哨楼,喀喇昆仑山见证了无数军人的光荣与牺牲。当年,施工车辆轰鸣,爆破声震天动地,战友们挥镐抡锹,劈山开路、修建哨所。他们身背炸药四肢爬行,手掏泥石指甲磨破,血从指甲缝里渗出来,却从未有过丝毫退缩。这些场景,至今仍深深烙印在马炯锦的心中。

“一把镢头一支枪。”在垦荒修建麦盖提农场的岁月里,马炯锦带领部队在这片荒芜的戈壁滩上挥洒汗水。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开垦了8000余亩土地,栽种了六万余棵树苗,并修建了住房和库房,昔日的盐碱滩如今已是一片绿意盎然、麦浪翻滚的景象。

“喀喇昆仑山就像一条莽莽巨龙盘亘在西部边陲,我从入伍来到边疆的29个春秋里,与它结下不解情缘。我要把这座大山所经历的人和事,所承担的责任与使命铭记于心。我写下这本书的初衷就是为了让这段历史得以传承和延续,让年轻一代能够重温那段峥嵘岁月,感受戍守边疆的艰辛,学习军人不怕艰苦、不惧牺牲、为国奉献的崇高精神。”马炯锦说。

文/图 奔流新闻·兰州晨报记者 张雪芬

--> 2024-09-25 85岁退役老兵马炯锦出书回忆喀喇昆仑高原军旅生涯 1 1 兰州晨报 c184529.html 1 致敬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