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中秋节,湖北省英山县杨柳湾镇土门河中心卫生室病人不多,女村医陈亚接待完上门应诊的患者,带上一盒月饼,坐上丈夫叶虎的摩托车,翻山越岭,到平平(化名)家看病。
现年72岁的平平,12年前患上高血压后,就进入了陈亚的《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名单。每年陈亚至少要上门为她检查6次,重大节假日也要上门随检。一旦《居民健康档案》中的任何一个人身体状况出现异常,陈亚都是随叫随到,且跟踪到他们指标“稳定正常”为止。
1971年11月出生的陈亚,成长于中医世家。她身高仅1.34米,是一名先天性胸廓畸形患者。
“舅爷爷是一名远近闻名的老中医,曾在县医院工作。父亲陈文彬从小跟舅爷爷学习,成年后在当地从事中医工作,是一名全科医生,擅长骨科和外科。”陈亚告诉记者。1986年,15岁的她初中毕业,便开始跟父亲学医,从此走上悬壶济世的医者之路。
“陈亚在大山里服务村民,已经38年了。”陈亚的丈夫叶虎说。
9月17日上午11时许,记者跟随陈亚夫妇的摩托车,翻山越岭往平平家赶。平平家住在山顶,狭窄的小路两边布满荆棘和蒿草,陈亚夫妇爬上山顶有些吃力。
平平的丈夫杨先生将平平的轮椅推到客厅,然后像招待亲戚一样,热情地给陈亚一行泡茶。陈亚麻利地给平平测血糖、量血压。检查完后,陈亚开了些药,将平平的病况记录在案,叮嘱平平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土门河中心卫生室负责人刘洋告诉记者,陈亚每天要么坐诊,要么上门为村民服务,坐诊辐射周边1万余农民,上门服务对象都是土门河村的村民。
据刘洋介绍,陈亚目前管理的土门河村村民健康档案中,共有65岁以上的老年人180名,高血压病患者148名,糖尿病患者39名,精神疾病患者9名。每年,陈亚至少要入户为健康的老年人检查一次,为所有患慢性病的人检查6次,随检一次,了解他们的生活起居,各项指标是否稳定,加起来一年为大家服务上千次。
“我是先天性胸廓畸形患者,从小呼吸系统就有些问题。”身高仅1.34米的陈亚告诉记者,得这个病的人先天不足,体弱气短,最怕呼吸系统出问题。
2013年1月,天气寒冷,陈亚一不小心患上感冒。她吃了些药总不见好,后来病情急转直下,发展成肺气肿伴呼吸衰竭,差点病危。随后,她转诊到协和医院,还进了重症监护室。
通过协和医院医生的精心治疗,20多天后,陈亚病情稳定下来,但需终身服药;躺在床上睡觉时,必须使用呼吸机和氧气机,每年还要到武汉复查一次。
工作时,她身边也不能离开呼吸机和氧气机。记者在卫生室旁边的专用休息室看到,这里常年放着一台呼吸机和一台氧气机。“工作中一旦身体出现不适,我就会用上它们。因为使用频繁,呼吸机的面罩和氧管这些耗材会经常更换。它们会伴随我终身。”陈亚说。
除了吸氧,药也每天不能停。“我每年吃的药能装满一个纸箱。”陈亚说。
这些年,陈亚多次参加县级村医业务培训。2001年至2004年,陈亚还脱产两年参加了长江大学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习,取得大专学历。随着医疗知识的学习积累,陈亚的临床诊断水平飞速提高,内外妇儿各科都会,找她看病的村民越来越多。
十几年来,冬冷夏热,为防止冬天呼吸机面罩的水汽流到颈上被冻醒,陈亚每晚睡觉脖子上必须围条毛巾;夏天面罩贴脸,散开的头发贴后颈,陈亚早上起床,颈上常常满是汗水,头发也会汗湿。
陈亚睡觉的房间不能装空调,担心室内的气温和室外相差太大容易感冒,陈亚连电风扇都不能吹。“这些麻烦和障碍对我来说不算什么,好好活着,为村民看好病,比什么都重要。”陈亚说。
如今,陈亚每年都要去武汉的大医院复查病情,检查完后医生总会恭喜她“又能多活一年”。对此,她笑着跟记者说:“我要珍惜现在拥有的每分每秒,为村民提供更多的健康服务。”
据《楚天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