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17 兰州晨报出版






2024年09月23日

社火

陇南市徽县第四中学七年级(22)班 袁文浩 指导老师 宋佳

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有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它穿越了千年的时光,承载着祖辈们的智慧与汗水,它就是——社火。每当岁末年初,社火便如同一股温暖的春风,吹遍了乡村的每一个角落,带来了无尽的欢乐与希望。

社火,顾名思义,是社会之火,它不仅仅是一种表演形式,更是一种深植于民间,融入百姓生活的文化符号。它起源于古代祭祀活动,后来慢慢演变为集歌舞、戏剧、杂技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的综合性庆典活动。它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传统与现代的桥梁。

社火,总是伴随着震耳欲聋的锣鼓声和人们的欢声笑语。傍晚,当最后一缕阳光消失,整个村庄开始沸腾起来。大家穿上五彩斑斓的服装,画上夸张的妆容,有的扮演成威武的将士,有的则化身为可爱的拉花,还有的则是滑稽的丑角……他们手持各种各样的道具,有走有舞,有唱有跳,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出来。

不一会,锣鼓喧天,鞭炮声响了起来。人群立刻安静了下来,人们踮起脚尖,伸长脖子张望着,离我们越来越近的先是穿着靠旗的武生,接着是拉花和京妹,划旱船的“船姑娘”,栩栩如生的龙等。当然,引人注目的还要数旱船表演,船顶角插一大束鲜花,船舱四角前后各插一朵花儿,船身装扮五颜六色,彩带花绸,一个“艳丽”形容不了它。远看船无风自动,近观才知是人在飘移。整个船由青年男子男扮女装,粉脸红唇,绫罗绸裙,双手提起船身,名为“船姑娘”,行走时小步快进,以保持船身平稳,动如船在水中行;划船老翁头戴白发斗笠,手拿划桨,嘴里唱着:“正月的冻冰呀,立春……”通常这时,看“船姑娘”而来的观众不计其数,人群一圈围着一圈,拥挤非常,简直密不透风!

无论天寒地冻,还是久旱无雪,都无法减弱家乡人看社火的兴头,更不会消减大家耍社火的劲头。大家相互学习传统文化,相互传承传统文化,将社火这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世相传,永不熄灭。也将我们乐观向上,吃苦耐劳,团结,勇于创新的精神代代相传!

--> 2024-09-23 陇南市徽县第四中学七年级(22)班 袁文浩 指导老师 宋佳 1 1 兰州晨报 c183959.html 1 社火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