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48岁的刘建波,是青海省西宁市一名国企职工。在过去近六年时间里,他每晚陪着儿子学习,今年父子俩更是一起参加了高考。最终,儿子刘傲寒考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博连读,刘建波也过了一本线,被广西师范大学录取。父子高考“战友”双双圆大学梦的佳话,受到广泛关注。近日,刘建波把儿子送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报到,随后他和妻子返回西宁过“平淡”的生活。
9月7日,记者对话刘建波。刘建波表示,他决定放弃入学,保障好儿子的梦想,希望儿子将来报效祖国。“这些年的苦读不仅仅是陪读,也是为自己而读,放弃入学也不代表梦想破灭。”
1 初中开始“陪读”,父子一起考上大学
刘建波是上世纪90年代的中专毕业生,毕业后最初分配到铁路系统工作,后来成为一名网络工程师,现在是公司的一名普通中层。
刘建波表示,儿子刘傲寒上初中后成绩并不理想,贪玩手机还厌学,当时连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都不确定。刘建波反思了自己打骂孩子的“野蛮”做法,决定每晚陪着儿子一起学习。
“我在陪读时,同步学习了孩子初高中课程,一起听网课,一起讨论答题,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孩子,增强了他的学习兴趣和信心。我喜欢国学诗歌文赋,也写随笔文章,陪读期间我从不玩手机,就是专注学习。”刘建波说,共同努力没有白费,儿子中考如愿考入当地重点高中。为了方便儿子就读,一家三口租住在学校附近,刘建波继续陪读。
高中陪读期间,刘建波萌生了和孩子一起参加高考的想法。“我必须比儿子更加刻苦,有时我们父子俩为学习问题会争得面红耳赤。”西宁是一座沿着湟水河而建的城市,刘建波所在的公司在城东,从城西的暂住屋到公司有16公里,坐公交车上班需要1个多小时。刘建波每天通勤会戴着耳机学英语,争分夺秒利用一切碎片时间,力争赶上孩子在学校学习的进度。
今年6月7日,父子俩一起进了考场。8月初,他和儿子都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儿子考了625分,超青海理工类本科线282分,考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博连读。刘建波则考了454分,超青海文史类本科线43分,被广西师范大学录取。
刘建波感慨,这是一份迟到28年的录取通知书。他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来抒发内心感受,感慨年龄不是枷锁,青春在内心,人生的意义在于追逐梦想。
2 被身边人劝“要现实”,他放弃入学
拿到录取通知书后,刘建波先是向公司递交了停薪留职进修申请书。他知道,单位的规章制度其实难以允许自己的诉求,但梦想近在咫尺,总得试一试。刘建波的想法是:万一单位同意,自己肯定万分感恩,四年后愿重返单位,并一如既往地在岗位上发光发热。
遗憾的是,按照公司的规章制度,刘建波的申请最终未能通过。于是,刘建波想辞职上大学,被身边很多人劝阻,包括妻子、朋友、单位领导,大家都劝他“要现实”。
8月16日,他们一家三口启程,先去了桂林,到广西师范大学,游览了校园并拍照留影。在此期间,他咨询学校能否利用节假日去学校考试,利用自学修完大学学分。校方回答是:这样不符合全日制学业要求。
刘建波告诉记者,尽管自己有一定积蓄,但妻子已经退休,自己再放弃工作去读书,有点坐吃山空,而且儿子是本博连读,没有家庭支持是不行的。最终,他艰难地决定放弃入学。
3 父母都是江苏人,他从小就是学霸
刘建波告诉记者,返回西宁后,他和妻子已经搬回自己家住。
“儿子离开身边十多天了,我们有点不适应,觉得心里空落落的。”以前,夫妻二人都围着儿子转,现在儿子不在身边,整个人闲散下来。“下面怎么规划、学点什么,还没想好。”刘建波一直保持着健身习惯,喜欢跑步,能跑个“半马”,现在家离单位4公里,他都是跑步上班。他还爱写随笔发在社交账号上,因学习紧张,这项爱好停了三年,下面会重拾起来。
刘建波的父母都是江苏人,上世纪70年代支边在青海扎根。刘建波小时候成绩很优秀,上世纪90年代初参加中考,成绩是青海黄南州第一名。他的老师曾查阅发现,刘建波的全省排名是第49名,妥妥的学霸。
“我的父亲及亲属们认为,读中专早点出来分配工作。如果我当年选择上高中,肯定能上省重点高中,成为儿子的‘学长’。”刘建波说,这次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他的老同学以及老师觉得并不意外,“因为我在小学、初中、中专都是学霸,上中专时钻研专业技术从未松懈。后来,我也是凭借过硬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晋升为公司中层。”
4 放弃是无奈之举,退休后还想参加高考
刘建波告诉记者,网上都称他为“陪读爸爸”,他觉得不准确。刘建波说,一开始确实为了给儿子做榜样而学,当儿子形成好的学习习惯后,他继续陪读是为自己的梦想而学。
“我要填补没有上过大学的遗憾,人活一次,总要为梦想拼一次。”他说,还有一个原因是对抗中年危机,42岁时遭遇职场危机,不善人情世故的他感受到职业发展的无力感,身材发福并患上了抑郁症,他感到从未有过的迷茫。他反问自己:“难道我就这样了吗?”他决定通过学习、参加高考、健身、写作来让自己走出来,期望通过精神世界的丰盈来更加乐观地面对生活、积极工作。
网上有观点认为,刘建波这个年纪上大学没有意义,毕业不能再就业,也有人说他是自讨苦吃。更有甚者,说刘建波考上了又放弃,是挤占教育资源。
面对质疑,刘建波表示,他喜欢学习,觉得学习能让人拓宽眼界。在他看来,陪读、高考是自己人生的转折点,即使一时被现实所困,但梦想不会中断,等自己退休后还会参加高考。当下放弃入学,是一个中年人、一个父亲的无奈,他将继续承担自己的责任和扮演好父亲、丈夫的角色,暂时放弃不代表以后不继续逐梦。
据《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