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17 兰州晨报出版






2024年08月26日

游中山陵

兰州市城关区清华小学四年级(1)班 刘天添 指导老师 冯文娟

关于南京你一定听说过很多,钟山风雨,虎踞龙盘,十里秦淮,六朝如梦,大明风华,民国春秋。“一座中山陵,半部民国史。”伟大的孙中山先生就长眠于此。今年暑假,我们全家一起游览了中山陵。

中山陵位于南京的钟山脚下。钟山又名“紫金山”,这是因为每当旭日东升、夕阳西下的时候,钟山就会紫气升腾,显出一派雄伟的奇观。我们去时正好是清晨,朝霞的光辉洒落在山峰上,给钟山镶了一道金边,宛如披了一层金色的纱衣。

进入景区,我们首先来到博爱坊。南京城被誉为“博爱之都”,就是因为孙中山先生亲笔题写的“博爱”牌坊,它代表了孙中山先生博大的胸怀和崇高的理想,这个牌坊也成为中山陵的标志性建筑。过了牌坊,我们就可以看到一条长长的墓道,让人不禁产生一种崇敬之情。在墓道的两侧种植了很多四季常青的雪松,就像一个个士兵在守护着中山陵,同时也象征着孙中山先生的精神万古长青。沿着雪松墓道我们来到了陵门的碑亭,这里立着一个高九米的花岗岩无字碑。因为背后本应该刻上歌颂孙中山先生的文字,结果却留了一片空白,给予后人自由评说,所以把这块碑称为“无字碑”。

我们拾级而上,放眼望去,只能见到密密麻麻的台阶却看不到平台。登上顶台,往下眺望,只见得平台,可又不见了台阶。据说从博爱坊到祭殿一共有三百九十二级台阶。

行至最高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天下为公”四个大字,这四个字是出自孔子的《礼记·礼命》当中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路漫漫其修远兮,直到“天下为公”,“民族”“民生”“民权”。它不仅是孙中山先生一生的信仰,更是先生为之奋斗一生的目标。进入祭殿中央,是孙中山先生的一尊汉白玉的坐像,他庄严、慈爱地看着我们。就在这座雕像的后面,有一扇高大的铜门。从铜门进入,就到了先生的墓室。在中央的圆坑里还有一座孙中山先生的卧像。从墓室出来,一片青绿色便映入眼帘。苍松翠柏郁郁葱葱,再加之整个陵园都是清冷的色调,使这里更加庄严肃穆。

孙中山先生一生践行着博爱二字,“天下为公”是孙中山先生一生倡导的精神,是其留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新时代好少年,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自己的贡献!

--> 2024-08-26 兰州市城关区清华小学四年级(1)班 刘天添 指导老师 冯文娟 1 1 兰州晨报 c178897.html 1 游中山陵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