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军营里,他始终坚守在牙椅之侧,为官兵服务。退休之后,那份执着依旧未改,他身兼数职,既是学校辅导员,又是社区宣传员,在甘肃省军队离退休干部第三休养所继续发挥余热。从军行医,青丝变白发,不变的是军人的使命和医者的仁心。
他叫刘恺,是一名牙科大夫。自22岁投身军旅,刘恺在医疗领域默默耕耘四十六载。如今,年过七旬的他仍然坚守在临床一线,以满腔的热情与不懈的努力,赢得了患者的尊重与喜爱。
1 40余年坚守临床一线
“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命。口腔虽小,学习内容却很丰富,从1978在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进修到现在,我始终秉持着活到老、学到老的信念。”
在刘恺的办公桌上摆放着厚厚的笔记本,里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各类病例和诊断要点。回忆起往昔学医的艰辛岁月,刘恺的眼神中流露出几分坚毅。他清晰地记得,在一次实践操作中,由于一时的疏忽大意,未能按照标准操作,他的老师拿起镊子敲在了他的手上。疼痛之余,老师的话语在他耳边久久回荡:“记住,只要你站在牙椅的旁边,就必须承担起100%的责任。牙医这个职业,容不得半点马虎和懈怠。”
四十余载春秋,他始终将这句话铭记于心,无论是面对疑难杂症,还是处理日常诊疗,他都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的态度,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力求做到精确无误。
麻醉、清创、修复、镶牙……这些看似寻常的操作,是刘恺每天必修的功课。
在治疗中,他不仅给患者提供专业的医疗建议,还站在患者的角度感同身受,力求给患者带来轻松舒适的治疗体验。在刘恺看来,仅掌握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足够的耐心。尤其是对待小朋友,要多表扬、多鼓励,让他们觉得看牙没那么恐怖,接下来也会更配合。
2021年的一个春日,一位名来自甘肃靖远县的7岁小女孩,因脊柱侧弯与心脏手术病史,对疼痛有着超乎常人的恐惧。面对她的抗拒,刘恺通过视频连线小女孩的妈妈,在妈妈的安慰和开导下,孩子的情绪逐渐平静下来,就在她张嘴的瞬间,刘恺将牙挻伸进孩子口内……那一刻,汗水浸湿了他的手套,但他的心中却充满了欣慰与喜悦。
2 情系患者,不负病人的信任
刘恺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力求让每一次治疗和操作都尽善尽美,尽量让患者少跑路、少花钱、不返工。在治疗中,刘恺会详细地告知患者选择治疗方案的原因,全方位地分析利弊,同时为患者提供性价比最高的医疗服务,让每一位患者都能花尽可能少的钱,享受到最优质的医疗服务。在他看来,作为医者,唯有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才能不负病人的信任与医者的使命。每当看到患者康复时,那一句简单而真挚的“谢谢”,便是他心中最大的满足。
曾经有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牙痛难忍,焦急万分地找到了他。老人心急如焚,在诊室内来回踱步,拐杖重重地敲击着地面,口中不时发出痛苦的呻吟声。见此情景,刘恺迅速与排队等候的患者沟通协商,优先为老人安排治疗。一坐上牙椅,老人便迫不及待地恳求道:“大夫,快帮我止痛吧!这牙疼得我都吃不下饭了,什么药都不管用啊!”随后,刘医生迅速进行了麻醉、切开、引流、止痛等一系列治疗操作。治疗结束后,老人说:“大夫,这治疗费我还得先去凑钱,过几天再来交行吗?”得知老人的困境后,刘恺表示,只需支付麻药费用,其余治疗均免费。
3 热心公益,传递文明新风
刘恺退休后更忙了,他身兼数职,既是学校辅导员,又是社区宣传员,更兼任校医之责。近年来,他多次深入兰州市的中小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宣讲活动,2023年,被兰州市教育局聘为思政课兼职教师,2024年被兰州市水车园小学聘为辅导员。他还多次参加爱心义诊进社区活动,为居民们讲解科学的洁牙、护牙知识,还为大家提供免费的口腔健康检查和部分治疗项目。
甘肃省军队离退休干部第三休养所所长刘卫成谈及刘恺时,口中满是钦佩之情:“他是我们三所里不可或缺的‘多面手’。每当有义诊活动,他总是积极响应,从不缺席。在社区里,面对那些因牙疼而行动不便的老人,他主动上门为他们解除病痛。而在学校,他不仅是孩子们口腔健康的守护者,还时常分享那些激励人心的革命小故事。”
“你都这个年纪了,待着家里享清福,多好啊,”每当有人这样劝他,刘恺总是笑着回答:“我觉得自己体力还能跟得上,这个年龄还能为大伙的健康做点事儿,感觉很值得!”
文/图 奔流新闻·兰州晨报记者 张雪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