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如春江涛涛,波浪不息;利益如珠宝熠熠,耀眼夺目;声名如高山巍巍,岿然矗立。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三者孰重的问题,而穿过千百年的历史尘埃,在我看来,是利益最轻,生命次之,而声名最重。
对于这三者的取舍,千百年来,古今中外,不同的人做出了不同的抉择。而其中争议最多的,应为生命与声名。从“鱼与熊掌不可得兼”,“舍生取义”,到屈原为保持自己“余情之信芳”而自沉汨罗;从岳飞被害而流传爱国之声名至千古,到文天祥也效仿前贤舍生报国。足可见,声名是唯一可以永恒之物,个人短暂的生命终将逝去。臧克家说:“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诚哉斯言!舍弃渺小如沧海一粟的生命而获得广袤如天地的声名,是千万年来无数仁人志士的毕生追求,也是唯一能将小我永远筑于大我之中。所以当生命与声名不能兼得、有所冲突时,应选择获取声名,将短暂融为永恒。
利益与声名,亦是吾侪应选择取舍的又一话题。对此,梭罗说:“我宁可坐在南瓜车上,也不愿坐在高贵的天鹅绒上”。利益终为眼前的空花阳焰,是不耐脏的天鹅绒毛毯,过多的利益只会动摇我们原本珞珞如石的信念。陆元九,在海外学成后,他抛弃丰厚的薪资,毅然回国为祖国航天事业发展奠基,最终成为家喻户晓,声名与事业兼得的科学家。我们万不可低头拾那六便士,而应抬头望向声名投下的皎皎月光。不被利益所困,方能做到“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方能怀瑾握瑜,将好的声名传播下去。
诚然,揆诸古今先贤与中外名士,我们不难发现声名的重要,然而追求、获取声名,万不应是沽名钓誉,盲目地享受声名带来的追捧。而是应将自己生命中凝结而成的美好品质外化,是高贵人格的自然流露。而这也必将被世人所铭记,成为流传青史的声名。
吾侪青年,既行于时代之风口,百年之变局前,则必将面临这三者的取舍抉择,所以唯有在心底里认真辨别、思考,确认心中最重要的东西,方能迈步走上正确的道路,利益是虚无的,生命是短暂的,唯有坚持声名才能为民族、为国家、为时代凝结自己的力量,愿吾侪青年,首能以此为律,将个人微力汇入时代洪流,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