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17 兰州晨报出版






2024年07月30日

“阳光助学” 让爱在这个盛夏延续

张淑敏奶奶在阳光助学办公室捐款。

在来自四面八方的温暖和关爱下,奔流新闻·兰州晨报2024年阳光助学活动接近尾声。那些一时受困学子的励志故事,经奔流新闻·兰州晨报报道后,得到了不少爱心人士的关注,一笔笔爱心助学款为他们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他们,让爱在这个盛夏延续

“我有这个能力,能够帮助他们一点算一点。我就是想给孩子们一点动力,让他们知道,未来的路在自己的脚下,现在的困难算得了什么呢?”81岁的胡奶奶将1000元交给了阳光助学办公室。

“说不如做,我做我该做的事情,孩子们会看到,上行下效。现在,趁我还有点能力,去做点善事,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我就很知足。”爱心人士王大强老人用自己的行动影响着自己的儿女和孙女们,多年来积极参与“阳光助学”活动的王大强,今年继续捐助5000元给需要的学子。

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参与到“阳光助学”活动这场爱心接力中。开家居店的郭芳拿着10000元现金专程来到奔流新闻·兰州晨报阳光助学办公室,“大家都很难,我也不例外,实体店经营正在面临新的挑战,但我还是想尽力帮助这些身处困境的孩子。”她说,只是自己的能力有限,这是她参加阳光助学活动的最大遗憾。

今年,汪德惠老人如约而至,将5000元助学金送到记者手中:“我见过很多孩子,不希望孩子们因为这点小事被困。看到他们努力学习、努力改变自己命运的样子,我决定助他们一臂之力。我知道这点钱微不足道,但能帮一点是一点。”

除了来到助学办公室捐款的爱心人士外,还有很多人通过不露面的方式表达着对学子们的关爱。2010年起,爱心人士苏先生便做起了公益,连续十四年每年资助一到两名大学生,他被20多名被资助过的孩子亲切地称为“苏叔”,其间也收到了不少学子的感谢信件。参与奔流新闻·兰州晨报阳光助学活动多年,苏先生从未露过面,每当记者询问他的信息,他只是简单地说:“我姓苏。”而说起资助的原由,他说:“如果我的帮助能够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那就太值得了。今年我会继续资助两名大学生。”

微信名叫“湛然”的杨先生通过微信转过来了2000元的助学金,这不是他第一次参与阳光助学活动:“多年来我们之间建立了信任,今年也不例外。我不想宣传自己,我只是想帮帮孩子们。”

“这是我送给自己最好的生日礼物。”

“我为啥要在今天捐钱,因为这是我给自己最好的生日礼物了,把钱捐给需要的孩子,我就没有遗憾了,我心里可快乐了。”张淑敏奶奶的语气中透露着开心。7月初,83岁的张淑敏奶奶怀揣着2000元爱心助学金来到奔流新闻·兰州晨报阳光助学办公室,给自己送上了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张奶奶虽然头发花白,但精神头十足,“今年孩子们叫我到酒店吃饭,我拒绝了,浪费时间浪费钱,我想把这些钱捐给需要的孩子,我觉得这样的生日过得更有意义。”

张奶奶已经不是第一次做公益了。四年前,张奶奶通过兰州晨报资助了一名张掖的大学生,“当年这个孩子考到了银川的大学,学的建筑专业。逢年过节,孩子都会打电话问候我,我很知足。”

张奶奶在退休前是张掖市的一名人民教师,教书育人35载,对张掖也有种不一样的情感。一辈子都跟孩子们打交道的她,最看不得的便是孩子们因为一时之困而放弃学业。她告诉记者:“如果可以,最好将这笔钱捐给张掖的学子,如果没有,就委托你们捐给需要的孩子。”除了给孩子们捐赠助学金,张奶奶还做过很多献爱心的事,积石山地震时,看到新闻的张奶奶第一时间联系奔流新闻·兰州晨报献上自己的爱心。

张奶奶离开时还对记者说:“我岁数大了,现在能走动,就把钱送过来了。以后只要有能力,我都会参与到阳光助学活动中,如果哪年我跑不动了,就得麻烦你们来我家里取钱了。”

奔流新闻·兰州晨报2024年阳光助学活动真诚邀您同行,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捐款可拨打阳光助学热线电话(0931)8159555咨询参与。

文/图 奔流新闻·兰州晨报记者 玄丝雨 纪敏

--> 2024-07-30 1 1 兰州晨报 c173504.html 1 “阳光助学” 让爱在这个盛夏延续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