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自古以来“声名,利益,生命”的得与失就是人们深思热议的问题。而在我看来,审时度势,平衡获取与丢失,方能有所作为。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声名的显露的确能让人满足,但有功却不声张更加难能可贵。且看千古一帝秦王嬴政,开疆扩土一统基业,却深藏声名,落得“暴君”的骂名,直至最近出土的竹简才为其正名,“焚书坑儒”皆为无稽之谈;且看钱七虎、钱三强、钱学森三“钱”,扎根荒原几十载,一别亲人无音讯,舍去几十年的声名,为的只有绽放在寸草不生之地上的“蘑菇云”与遨游星际的卫星;且看“人民的士兵”雷锋同志,行善从不曾留名,却在人民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由此可见,声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声名对于我们每一个人发展有促进作用,但往往正是有所为之后声名的丢失才显得更可贵。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利益的追求未尝不可,但在绝对的大义面前,个人利益的放弃实为上策。曾记否“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面对敌人囚禁危机、誓死不为眼前利益动容,追寻心中大义;曾记否数学家华罗庾,面对美国给予的丰厚利益,毅然归国,为祖国发展作贡献;曾记否林则徐义愤填膺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和“虎门销烟”打响中国反抗殖民统治的第一枪。利益的丢失并非毫无利益可求,而是在国家利益面前丢失个人利益,在个人道义面前丢失个人利益,而你所能获得的,却远比追求获取一时利益更多。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生命固然可贵,但每个人心里或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但我们要保持清醒,明辨其是否值得我们用生命追寻。君不见抗战年代,无数先驱本着“我们不牺牲,我们的后代就要牺牲”的想法,抛头颅,洒热血,为新中国成立铺路;君不见在当代,驻边战士们仍为和平而驻守,甚至献出宝贵生命。人此生可为了清白,虽九死其犹未悔,可为了国家大义舍弃生命,我们一定要明辨是非,并非必要时,一定在保全自身的情况下再作出取舍作为。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铭记先辈们对于声名、利益、生命的获得与失去所做的抉择,明辨是非,甘为国家利益奋斗。即使深藏功名、更甚者以生命相搏。我们要以大局意识,在声名利益面前,得失皆由心,只为未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