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17 兰州晨报出版






2024年07月22日

“入伏”的“伏”是什么意思?

现在已进入一年中最热的伏天,气象信息也显示从7月15日起“入伏”。那么,同学们知道“入伏”中的“伏”是什么意思?“三伏”又有多长呢?

“伏”是我国民间的一种说法,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也是夏天的意思。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 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入伏”是指进入“三伏”的意思。历书规定:“夏至三庚便数伏”,意思是说,“从夏至日”开始往后数,数到第三个“庚日”便开始入伏了。这里的“庚日”是指古代的“干支纪日法”中带有“庚”字头的那一天。

“三伏”有多长呢?“三伏”是我国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今年的“三伏”共有四十天,其中初伏十日,为7月15日到7月24日;中伏为7月25日到8月13日;末伏为8月14日到8月24日。

“三伏”天为什么那么热呢?“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三伏”后,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

奔流新闻·兰州晨报记者 杨亮 整理

--> 2024-07-22 1 1 兰州晨报 c171776.html 1 “入伏”的“伏”是什么意思?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