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17 兰州晨报出版






2024年07月15日

“沆瀣”原是赞美之词却因两个人“一气”成了贬义词

沆瀣一气

“沆瀣”(hàng xiè),是指夜间的水汽,有人说是露气,也有人说是夏天半夜里上升的地气。“沆瀣”原本是个赞美之词,却因两个人“一气”变成了不好听的贬义词,这是什么缘由呢?

《楚辞·远游》篇中有写“餐六气而饮沆瀣”,王逸注释为:“沆瀣,夜半气也。”《汉书·司马相如传》有著“呼吸沆瀣兮餐朝霞”,应劭注释为:“沆瀣,北方夜半之气也。”《列仙传》描写仙人陵阳子的神话故事也说:“春食朝霞,夏食沆瀣。”可见“沆瀣”一词,原是对美好事物的赞美。

但是后来,“沆瀣”因为崔沆、崔瀣两个人变为成语“沆瀣一气”,就不再是一句赞美的话了。据《南部新书》记载,唐朝时,读书人要做官,都要经过科举考试。唐僖宗当政期间,在京城长安举行了一次考试,各地已经取得一定资格的读书人,来到长安应考。在众多的考生中,有个叫崔瀣的很有才学,考下来自己感觉也不错,就等着发榜了。主持这次考试的官员名崔沆。他批阅到崔瀣的卷子,觉得非常好,就把他录取了。发榜那天,崔瀣见自己榜上有名,非常高兴。按照当时的习俗,考试及第的人,都算是主考官的门生,而主考官就是考试及第的人的座主,大家都尊称他为恩师。发榜后,门生要去拜访恩师。崔瀣自然也不例外。崔沆作为座主,见到崔瀣这位与自己同姓的门生,显得格外高兴。也真是巧合,“沆”“瀣”二字合起来是表示夜间水汽、雾露的词。于是,爱凑趣的人把这两个字合在一起编成两句话:“座主门生,沆瀣一气。”意思是,他们师生两人像是夜间的水汽、雾露连在一起。

但是,一些没考上的学子出于嫉妒,怀疑地说“崔沆和崔瀣,是有特殊关系的吧?”后来,成语“沆瀣一气”就流传开来,比喻臭味相投的人勾结一起。

奔流新闻·兰州晨报记者 杨亮 整理

--> 2024-07-15 1 1 兰州晨报 c170360.html 1 “沆瀣”原是赞美之词却因两个人“一气”成了贬义词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