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17 兰州晨报出版






2024年04月23日

烈士墓里这张尘封82年的照片令人泪目

发掘出的小圆镜。肃宁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供图

一张年轻的照片,揭开了尘封82年的感人一幕。

4月10日,河北肃宁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在迁移肃宁县雪村战斗中牺牲的烈士遗骸过程中,发现一位无名烈士的遗骸令人动容,他牺牲时双手紧紧抱在胸前,手中紧握着一枚小圆镜,镜内夹藏着一张年轻女性的照片,端庄秀丽,面带微笑。

她是谁?是烈士的恋人?妻子?或是其他亲人?跨越82载岁月,这份深情与执着,仿佛穿越时空,拨动了无数人的心弦。

在肃宁县窝北镇窝北村村西,有一座82年前的雪村战斗烈士墓,平日由当地村民自发照看维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经上级主管部门同意,肃宁县委、县政府决定将雪村战斗烈士墓迁移至肃宁县烈士陵园,并于4月9日开始对烈士遗骸、遗物进行发掘和重新装殓。

4月10日,在烈士遗骸发掘时,工作人员发现第31号烈士遗骸的两只胳膊交叠着搭在胸前,胸前放着一个物件。工作人员拿出来后,发现是一枚小圆镜,小圆镜内夹有一张照片,虽深埋82年,但上面年轻女性清秀的面容仍清晰可辨。工作人员立即进行了现场拍照,然后将照片封存到密封袋中。

“圆镜金属边缘已被锈蚀,但照片部分保留相对完整,黑白照片上,女孩平视前方,端庄秀丽。这名烈士在牺牲前手中紧握着这枚小圆镜,我们猜测照片中的年轻女子应该是对烈士特别重要的人。”肃宁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马超对记者说。

一张珍贵的照片背后,可能是一段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抑或是一份至深的亲情、友情,令现场工作人员无不动容。

“我出生于2001年,之前只在影视作品中看到过战争场面,如今手捧烈士遗骸,我才真切地感受到什么叫‘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眼泪不自觉地往下流……”迁葬现场,工人王塞沉痛地说。

“她一定是这位烈士最为牵挂的人!”肃宁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王雅伦在第一眼看到这张清秀端庄的女孩面庞时,有“震撼和心痛”的感觉,随即更复杂的情感涌上心头,无法用语言形容。虽然经历近一个世纪的洗礼,但照片依旧清晰可见。

“他在牺牲的那一刻,还把照片紧紧地抱在胸前,我们看到也很心痛。”马超说。

据史料记载,1942年5月1日,侵华日军集中5万重兵,对冀中腹地展开大“扫荡”。时任冀中军区八分区司令员常德善、政委王远音率领部队转战冀中,伺机歼灭敌人。同年6月8日,侵华日军向肃宁县雪村展开猛攻,从拂晓到黄昏,八路军将士在司令员常德善的带领下,在雪村村北的开阔地上、沟渠中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拼杀,因寡不敌众,千余名八路军指战员壮烈牺牲,常德善、王远音以身殉国,史称“雪村突围战”。

在雪村战斗烈士遗骸发掘中,除了照片外,工作人员还发现了被泥土包裹的帽徽、茶缸、生锈的皮带扣子、遗留的子弹等少数烈士遗物,这些遗物目前已封存,后期将统一安放。

4月19日,肃宁县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雪村烈士墓的迁移工作已经完成,沧州市公安局也采集了部分烈士遗骸的DNA,包括手持照片的烈士,后续将通过中华英烈网,公布数据和照片,为烈士寻亲。

奔流新闻·兰州晨报记者 欧阳海杰

--> 2024-04-23 1 1 兰州晨报 c154634.html 1 烈士墓里这张尘封82年的照片令人泪目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