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随着房地产进入“下半场”,新的供求关系已经确立。
在开发商“跑步前进”、购房者“驻足观望”、质疑声“负面不断”之时,年初国内一些城市楼市出现的“小阳春”行情,又开启了人们对新一轮房地产的探讨。如何在新逻辑下探求“建设”与“营销”、“品质”与“刚需”、“市场”与“房价”等一系列涉及地产核心关联的平衡与稳定?4月19日,甘肃省城市建设商会党委书记陈启建结合多年的研究实践,就现阶段房地产遇到的困境、原因和未来发展方向等内容,接受省市媒体专访。
1 把脉:部分房地产企业的“肥胖症”
这里,要先说一下“房价”。决定商品房价格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土地费用和拆迁安置费用、房屋开发费用、市政公用设施费用以及各种税费和利润。而对于消费者来讲,随着房价的不断“看涨”,沉重的房贷压力,需要几代人共同承担.房地产行业就像一个“肥胖症患者”,不仅“营养过剩”,而且还有很多“不良习惯”,这在很大程度上为现阶段房地产自身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埋下了隐患。
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房地产链条长、涉及面广,可以说牵一发动全身。这也就有了——从中央到地方,各部门、各地区开始限购、限价、限面积、限户口等一系列抑制“高房价”的措施(办法),开始呼吁“房子是用来住的”这一理念。
在政府限制“高房价”的同时,个别地区的一些开发商仍旧一意孤行,还是盲目开发,进而造成房地产供应结构不均衡,导致行业市场负面不断,房价下跌,销量下滑,土地市场交易冷清,市场进入非正常运行低谷期。
2 施策:“白名单”制度为房地产注入新活力
今年1月12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共同发布的“建立‘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推进‘白名单’工作”的通知,它不仅为项目融资提供利好支持,更是推动区域房地产行业企稳回升的重要抓手。
当然,还有很多利好政策。如取消限购限贷、取消户口户籍购房,包括公积金贷款、银行贷款利率和按揭贷款利率下降等办法。可以说,国家的优惠政策使房地产的环境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这种变化由外而内。具体到市场,现实是部分城市房价企稳,交易量也有明显回升,说明个别一、二线城市楼市已进入基本修复面,房地产市场复苏显著。
这个时候,我们不能再谈“房价的一降再降”“楼市的消沉低迷”,而是多向购房者宣传选择优质楼盘和优质项目,实现一家人的安居安家梦。就以兰州市场来说,开发商很多,开发的项目也很多,有的确实比较好。今年年初,商会组织专家组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考察摸底,通过实际踩盘及综合指标评审,评选出一批企业发展规模、质量和成本管理、市场口碑都良好的项目。
3 未来:建设绿色住宅百年住宅
现在,房地产市场面临的形势还很严峻,人与人、社会与舆论之间的讨论不绝于耳。但统一的观点是:房地产要回归本质,回归到市场,在尊重市场的前提下,按照市场的规律开发和营销,只有这样企业乃至行业才能行稳致远。
就房企本身而言,今后要在建设绿色住宅和建设百年住宅上下功夫做文章——中国城市建设和房地产发展经历了“居者忧其屋”“居者有其屋”“居者优其屋”三个阶段。当下,人居追求已进入“居者优其屋”阶段,即进入健康住宅时代。
也就是说,以后房地产的开发,是一个多元化的智慧产品,要尽可能做一些精品住宅、中高端住宅和健康住宅。这就是商会提出的:什么是好房子?好房子就是要打造百年住宅,让人住得放心、舒心、安心,实现健康、节能、环保。
此外,不论是保障性住房还是改善型高品质住宅,都要向建设“高品质”看齐。那些所谓“快餐住宅”“时装住宅”终究会被市场淘汰、会被购房者给差评,进而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总之,完美的健康住宅也许现在还做不到,但这应该是房屋开发者和建设者共同努力的方向。
(马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