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牍,作为纸张发明之前中国古人最主要的文字书写载体之一,犹如一本无声的史书,为我们揭开遥远历史的神秘面纱。
甘肃是中国简牍大省,甘肃出土的简牍既是我国中古时期的百科全书,也是古丝绸之路开拓兴盛的实物佐证。很多同学会问,汉简上记载的只有政府官方文书吗?其实不然。汉简的内容极为丰富,比起正史,它像历史的注脚,其中不乏私人书信、逃犯“画像”、动物涂鸦、美酒酿造方、志怪小说……片片简牍讲述着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激发着人们对历史的无限想象。
这枚简牍无声地讲述了汉代“军嫂”赵负跋涉百里为戍边丈夫送冬衣的故事……当你从这生动的故事中发现历史的细节,你会发现,我们离古人那么近。
1.一枚汉简
1979年9月,甘肃省文物考古队在敦煌玉门关马圈湾出土文物中发现了一枚汉简。
【原简】元康元年十月壬寅朔甲辰 关啬夫广德佐熹敢言之 敦煌寿陵里赵负趣自言 夫 为千秋燧长 往遗衣用 以令出关 敢言之
这枚汉简究竟蕴含了怎样的历史信息,寥寥数字又讲述了怎样一个故事呢?
时间回溯到汉宣帝元康元年……
元康是汉宣帝第三个年号,元康元年即公元前65年。
十月,已近立冬时节。
“关啬夫”广德,即玉门关值守负责人名为广德。熹,是广德的副手。
“敢言之”,一般是汉代下级向上级报告的用语。
关啬夫广德与熹究竟向上级报告了一件什么事呢?
赵负,是敦煌寿陵里的一名女子。她的丈夫 ,在玉门关千秋燧任燧长。
“千秋燧”位于敦煌马圈湾烽燧西约11公里处,是玉门关外规模较大的邮驿亭燧遗址。
“燧长”就是烽燧负责人,官职虽小,却责任重大。
“趣自言”的意思是急切地申说,要去给丈夫 送衣物等生活用品。
“以令出关”,意思为依令取得出关凭证。
2.夫妻情深
通过释读,同学们即可知,此简牍故事的主人公赵负的丈夫 在玉门关千秋燧任燧长。隆冬将至,玉门关寒风萧瑟, 虽然缺御寒衣用,却仍坚守岗位。赵负很关切丈夫,便向乡里提出申请,想要出关,去给丈夫送些衣物御寒。乡上报县府,县府审核后出具出入玉门关符(证明)以备关口核验。玉门关接到赵负出入关符后,又依令给上级部门——玉门候官上报赵负的出入关申请。
除此之外,我们看到,战友家属来访,关啬夫广德、关佐熹严格履行职责,认真检查核验。不难看出,汉代出入关管理严格缜密,从申请、审核、出行、核验、返回,都有严格的流程。
玉门关塞上冬季漫长,天寒地冻,朔风凛冽,戍守边防将士生活条件严酷,“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正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赵负的到来仿佛给清冷苦寒的塞上带去了一丝温暖……
这枚49字的汉简,充满趣味,带着温度,生动地还原出汉代一名普通敦煌女子赵负和丈夫 夫妻深情的故事。
赵负与丈夫 ,只是历史长河中的小人物,却因一枚汉简,穿越千年,与你我相遇。
3.历史信息
这枚汉简,除了向我们讲述一名古代“军嫂”探看戍守官兵的温情故事,还向我们透露了怎样的历史信息呢?
汉代兵役主要有三种:皇城作卫兵,边郡作戍卒,在原地服兵役。很多敦煌本地人就在离家百里处的玉门关服兵役。
玉门关地处汉朝西北边郡,对于当时的敦煌人而言,这种就近服役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发现此枚汉简的敦煌马圈湾遗址位于敦煌西北95公里,东距玉门关遗址小方盘城11公里。据马圈湾出土的汉简记载,千秋燧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居住着大量的人员,设有存放粮食的“阁”,负责传递官方重要文书,是中原和西域过往官员必经的食宿地。而且出使西域的官员,向皇帝报告行程,千秋燧是重要的节点。
如果有机会,同学们可以亲自去玉门关遗址看一看。这座边塞雄关历经千年沧桑,却丝毫不影响后世对它的想象。这里曾是张骞出使西域的必经之路,也曾是中原王朝通往西域诸国最重要关隘……一段金戈铁马、气吞山河的历史便浮现眼前。
奔流新闻·兰州晨报记者 荆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