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脊柱退行性病变,多发于中老年人。然而“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青少年腰突症患者呈现增多趋势,有的孩子才十几岁便饱受腰突症困扰,影响正常生活和学习。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脊柱外科中心临床数据显示,该院近10年来21岁以下腰突症接受微创手术治疗的患者显著增加,2014年到2019年的6年间约100例,而从2020年到2023年的4年间达120多例,患者高发年龄在16至19岁之间。
腰突症缘何低龄化
据介绍,腰突症是在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基础上,因外力等因素导致纤维环破裂,髓核从破口突出压迫相邻神经,使腰腿产生疼痛、麻木、酸胀等症状。先天性发育异常是导致青少年腰突症的重要因素。但与此同时,后天性致病现象正不断加剧,亟待引起关注。
多位受访专家表示,当前很多青少年经常久坐,一些孩子趴着午休,一些孩子每天背的书包过重,这些都会带来腰椎间盘压力负荷增大,“催老”腰椎。
多位专家提到,一些孩子使用的课桌椅与身高不匹配。山西白求恩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医师王萍芝指出,现在的孩子普遍长得高、长得快,大个子坐小桌子,很容易加大腰椎间盘压力。
记者了解到,根据2015年实施的国标GB/T3976—2014《学校课桌椅功能尺寸及技术要求》,中小学课桌椅有0号到10号共11种型号,分别对应不同的学生身高。但现实中,很多学校的课桌椅高度并不符合学生身高要求。
体育锻炼不足是另一重要原因。
山西白求恩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王瑞指出,体育运动不足,腰背肌肉、椎旁肌群和韧带等得不到有效锻炼,对腰椎间盘的支撑不足,加大腰突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多位专家提到,突击式应对中考体测也会增加患腰突症的风险。王萍芝告诉记者,每到中考体测前一两个月,来就诊的学生会明显增加,其中不乏腰疼的。特别是一些地区将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列为中考体测项目,如果平时没有良好的训练基础,突击强化受伤风险较大。
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丁蕙实验小学体育教师乔福存表示,有体育老师和家长建议中考取消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项目,目前一般认为,动作规范可以起到锻炼作用,但如果动作过度或姿势不正确,有损伤腰椎的风险。
专家还指出,青少年腰突症与肥胖有显著相关性。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祝斌说,在腰突症的孩子里,接近一半都有肥胖现象。一些孩子人高马大,有人体重达200多斤,“肥胖会导致腰部肌肉松软无力,腰椎稳定性降低,腰椎间盘压力加大”。
共同呵护青少年腰椎健康
受访专家指出,腰椎间盘一旦出现退变则不可逆,青少年过早患上腰突症,会对生活、学习和工作产生终生影响,大部分人要“与医生打一辈子交道”,其中女性还会在孕产期面临额外风险。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脊柱外科中心副主任医师毛路表示,预防青少年腰突症,学校、老师、家长必须形成合力,保证学生课间活动时间,避免孩子久坐;同时要开足体育课,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动作指导,做到科学锻炼。
王萍芝建议,应当针对当前青少年腰椎压力较大的新情况,优化中小学体育课程和中考体测项目,有针对性地加强颈椎、腰椎部位的训练,如纳入卷腹、平板支撑等动作。同时,要注意体育训练的科学性,避免体育教育应试化;要循序渐进,避免不科学运动造成腰椎损伤。
考虑到课桌椅不适配给学生健康带来的风险,多位专家建议,应适时加大相关财政投入,推广使用可调节式课桌椅;同时强化相关督导检查,保证学校根据学生身高做到课桌椅高度动态调节,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套“合身”的课桌椅。此外,一些学校通过采购可仰躺桌椅、开辟午睡区等方式,避免趴睡带来的腰椎损伤,值得借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家长和老师都不认为孩子会得腰突症,对此疏于防范,也缺乏有效应对。
有临床医生表示,一些青少年出现腰腿疼症状后,部分家长没有第一时间到正规医院就诊,而是到附近小诊所、中医馆按摩,反而可能加重病情;有家长听信网络广告随意服药,也存在一定风险。
据新华社太原3月2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