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全国室内田径大奖赛(南京站)女子200米冠军、3月3日全国室内田径大奖赛女子60米决赛亚军,并打破全国少年纪录。3月刚过半,陈妤颉这位刚满15岁的女孩,就在全国短跑赛场屡获奖牌。被誉为小飞人的她,不断创造辉煌成绩的背后,难道只因天赋?
1 为运动天赋找准发力点
陈妤颉,这个名字闪亮在短跑赛场上始于2023年的U15世界中学生夏季运动会,那次,她以11秒56的成绩夺得了女子百米金牌。两天后的200米比赛中,她又以24秒59的成绩摘得了金牌,并打破了赛会纪录,这个成绩已经达到了国家一级运动员的标准。陈妤颉在赛道不断闪耀辉煌,成绩与荣誉的背后,不仅仅是天赋,更是数不清日夜的刻苦训练,不为人知的挫折、失败与跌倒,天赋只是门票,努力才是通往成功的道路!
2008年12月陈妤颉出生于一个运动世家,父母都是高水平短跑运动员,父母的运动基因也为陈妤颉提供了先天优势,从小她就非常喜欢运动,练过跆拳道,打过网球,对于这个擅长运动的女儿,父母没有过多干涉,而是在她挥洒汗水时支持鼓励。但陈妤颉的运动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她在网球场上日复一日地勤学苦练,奔跑、挥拍、接球、发球,取得一些成绩,但由于身形娇小,怎么都突破不了自己的瓶颈。一次偶然的机会,陈妤颉参加校运会,出类拔萃的奔跑速度引起体育老师注意,她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专业方向,就这样,从小学五年级开始,陈妤颉站在了田径场上,从此向前“一路狂奔”。
2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
然而,优良的天赋并不足以让陈妤颉站在最高领奖台上,荣誉背后,是成百上千个日日夜夜的“奔跑”,更包含了太多不为人知的“跌倒”。训练时,其他同学坚持不住偶尔会偷懒,她却从来不会降低对自己的要求。“前摆臂到鼻子高度,后摆臂要超过身体躯干,左右摆动幅度不超过身体中轴线。”刚开始接触田径时陈妤颉为了建立肌肉记忆,每天会练上数百次。“两年来,我应该练了十几万次吧。”遇到困难的时候,陈妤颉会告诉自己,困难就像一座高山,翻过它就能看到更美的风景。
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终于有了收获,2023年是陈妤颉开始爆发的一年。这年11月,她代表宁波市出征省运会,获14岁组女子100米、200米冠军,双双打破纪录,陈妤颉也赢得了“小飞人”的称号。
今年3月3日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的全国室内田径大奖赛上,女子60米决赛成了全场的焦点。年仅15岁的陈妤颉在这场比赛中以7秒29的成绩荣获亚军,同时打破了U18亚洲纪录,成为赛场上最耀眼的星。
对速度的极致追求让她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就算受伤也不放弃,任何一个动作细节都不放松。她以“中国速度”苏炳添为追逐目标,在日复一日刻苦训练中一次次超越自我。近年参加全国、省市比赛20多次,获冠亚军近70次,并荣获2023年度全国“新时代好少年”。
3 是冠军也是学霸
她不仅是一位天赋异禀的田径选手,更是一名普通的中学生,面对学业与训练的双重压力,她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态度。
训练、学习之余,喜欢看一些课外书,比如《红楼梦》《西游记》这类名著,也比较喜欢一些悬疑推理类的小说,比如《无证之罪》。陈妤颉觉得自己和其他同学没什么区别,没有训练、学习任务的日子,喜欢到户外走走呼吸新鲜空气。这个小姑娘也喜欢各式各样的糖果,旅行包里最多的零食就是糖果,吃甜食能够让人快乐,舒缓压力,这或许是她在赛场总是活力满满、勇往直前的小妙招吧。
训练与学习兼顾很不容易,陈妤颉认为只有不断挑战自我,才能不断突破极限,她也用毅力、实力证明了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15岁的百米“小飞人”陈妤颉为梦想奔跑的身影神采奕奕,她曾说,自己的梦想是能够参加奥运会,站在最高的领奖台上,听到国歌响起,为祖国争光。她以奔跑的姿态,为中国田径增添了一抹亮色。她也用自己的故事,告诉同学们——只要有梦想、有信心、有努力、有坚持,就没有什么不可能。
奔流新闻·兰州晨报记者 纪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