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书记是社区工作的领头人,也是居民群众的贴心人。在七里河区西站街道建西东路社区,这位女书记走路带风,声音嘹亮。
今年37岁的李梅自2011年投入社区工作以来,积累了很多基层工作经验,2020年她来到建西东路社区,现任社区党委书记。
李梅说,刚来到社区时,看到社区的红色门头,心里便想着,一定要红红火火地干好社区工作。“一弄联千家,一心牵万户,一站送服务”,一直是她秉持的工作理念。
3月13日,周三,早上8时40分,李梅在来社区的路上便接到了社区就业专干的电话,反映经济普查时辖区几家企业电话联系不上,无法登记核实。她得知情况后,及时与共建单位协商,让主管单位帮忙联系。
此时已来不及去单位,她决定先去西果园镇考察研学基地项目。在车上,她告诉记者,近期在走访服务企业问需时发现,辖区兰州极地海洋世界在提升研学旅游经济方面,存在线路单一的问题,有期望扩容、增加停留时间、丰富游客体验感的需求。
9时35分,李梅与西果园镇党委副书记王子俊碰面,一同前往西果园镇湖滩村实地考察研学基地。西果园镇湖滩村位于七里河区南部山区,距离城区约18公里,这里保留了丰富的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是古丝绸之路兰州南古道交通要道的重要补给站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湖滩村积极打造集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休闲观光于一体的休闲文旅乡村,为周边群众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体验农耕乐趣的好去处。
在湖滩驿站,李梅详细了解驿站的历史文化背景,而后驱车沿盘山公路到湖滩村云上湖滩农家院,考察农家院经营状况、饭菜特点以及能提供的户外娱乐项目后,她与大家商议,结合乡村旅游进行资源整合、资源共享,实现优势互补的格局。
此时电话响起,区委工作人员来电询问关于社区标准化建设相关内容,她又急忙去处理群内发的信息。
11时,李梅又驱车赶往西果园镇袁家湾村,一路上与企业相关负责人商议研学基地选址要充分考虑交通便捷、安全保障等因素。
电话再次响起,社区副主任汇报了关于辖区居民医保购买人员的情况。“居民医保缴费延至3月底,要抓紧时间通知漏保居民,让他们尽快缴费。”她给记者解释着。
此时,微信群里传来信息,“辖区空气指数AQI值超标了!”她立马通过手机进入微观站平台仔细查找原因,通知网格员去现场处理,手机就像宝贝似的一直被她紧紧地攥在手中。“居民会在微信群中找咱,这里面装的全是居民诉求。”李梅笑着说。
中午时分,她已“转场”袁家湾村,考察农产品百合的生长、加工、销售等情况,并进入村里的展览馆参观。随后又前往西果园百合谷野营地了解旅游项目、接待人数等相关情况。尽管一上午脚步匆匆,却还有两处研学基地需要考察。
稍作休息后,14时20分李梅到达西果园村,考察村里的农家乐、无人机培训场地以及蔬菜大棚,接着又到西果园民间收藏馆,与馆长商讨如何将收藏馆与研学活动有机结合。
结束一天的工作已是傍晚时分,在回程的路上,李梅接到社区城建专干员的电话,辖区东方服装厂家属院一户家中漏水,楼上住户不愿意配合维修,并且长期不在家,她立即联系辖区片警出面解决此事。“只要让住户把门打开,这件事就能解决。”李梅说道。
“对待居民的情绪,咱既要往心里去,又不能往心里去。”李梅说,往心里去,指的是要承认每个人都会有情绪,作为社区工作者要能够理解,更重要的是需要摸清居民情绪背后的问题所在;不往心里去,是要学会消解负面和消极情绪,不影响工作的开展和推进。
回到办公室后,李梅急匆匆喝了口水,又开始签阅文件、罗列明天要做的事情。“接下来还有对网格员进行培训、对接青年协会申请项目资源、为光电射击基地申请全市国防基地等事项需要处理。”
这就是社区书记的一天。她的工作忙碌而充实,从早到晚都在为居民群众的利益而奔波。
奔流新闻·兰州晨报记者 张雪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