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17 兰州晨报出版






2024年03月14日

小小竹片刻画着祖先们的智慧

走进简牍博物馆

“看,这组汉简记录的是当时出差的大夫差旅费支出情况”“这还有记录每个驿站间距离的内容”……

3月12日,兰州市城关区白银路小学五年级全体师生,来到甘肃简牍博物馆,通过与馆内陈列的数万枚竹简木片的接触,了解两千多年前丝绸之路上的历史文化和生动、可感知的生活气息。

在博物馆里,知识渊博的讲解员带领同学们参观了四个展厅,分别是“边塞人家”展厅、“书于简帛”展厅、“简述丝路”展厅和“简牍时代”展厅。小小的竹片木片上刻画着的有祖先们的智慧,圣贤们的思考,普通人的日常……活动中,同学们跟随讲解员的脚步,走进四个展厅,分别了解了简牍的文书类别、艺文典籍、简牍形制和制作工艺;通过观赏在甘肃出土的简牍,与汉简中记载的人物共同经历历史中真实发生的故事,感受千年丝路;通过一个个边塞故事,回忆河西走廊的人们如何开创波澜壮阔的时代,绘就绚烂生活的画卷;了解汉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书法流变与时代经典,畅游在简牍的世界中,同学们全神贯注地听着讲解员的解说,注视着展柜里的简牍。还有一些同学拿着笔记本认真地记录着学到的知识,互相交流着有趣的地方,举起相机记录展品……

现场还有很多影像互动,场景复原等现代高科技技术,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让简牍文化既保留了厚重的历史底蕴,又赋予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同学们拿起展品旁的讲解器,认真聆听解说;在电子屏幕上尝试书写;观看微电影,深知简牍背后的故事……大家的眼神中都充满着对知识的渴望。

简牍文物的参观,引起同学们的强烈兴趣,让同学们感触千年中华文明的深厚内涵与璀璨光芒。同学们透过简牍故事线索,全面而深刻地了解了甘肃简牍里的丝路文明与中华智慧,感受了丝路沧桑的历史演变,体悟了千年丝路上的家国故事与岁月情感……有同学在观后感中写道,甘肃简牍博物馆3.9万余枚汉代简牍,如同记录两千多年前丝路风物的“存储卡”,带着历史的印记铺陈在世人面前,无声地诉说着那些有关春耕的“仪式感”,那些穿越千年的浪漫情谊,那些兵马屯戍的“烽烟气”以及寻常百姓事。这些木片承载着先祖的足迹,记录下或传说,或故事,或语录,或书信,承载了文明,引领我们探寻历史的真相。

通过这次有意义的社会实践,同学们一同破译了书写于简牍之上的文化密码,对中华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有助于同学们更加坚定文化自信。 文/图 奔流新闻·兰州晨报记者 裴强

--> 2024-03-14 小小竹片刻画着祖先们的智慧 1 1 兰州晨报 c146499.html 1 走进简牍博物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