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翻盖垃圾桶、筷子路灯、后裔模型弓、勺子投石器、纸板悬索桥……你能想到这些别具特色的小发明都出自一位11岁的男孩之手吗?他怀揣航天梦想,爱动手爱钻研,自学发明制作小创意,业余爱好搞得有声有色,学习也一点儿没落下,这就是兰州市七里河区王家堡小学五年级六班的弓昱祺,也是学校里有名的“发明小达人”。
1 弓昱祺眼中生活处处有科学
新学期开学,在王家堡小学校园科技作品展示台上,涌现出一批“发明小达人”的作品。同学们纷纷将自己在寒假里制作的小发明向老师和同伴们展示,收获不少点赞。
其中,一把后羿模型弓尤为显眼,“我在想,我们可以用所学到的知识将弓箭改装,用较小的力释放出更大的威力,所以我利用寒假设计并制作了这把后羿模型弓,这样可以做到用轻微的力量释放出更大的能量,在同样的力量下,这把弓可以将射出去的箭飞得更远。”这把有“四两拨千斤”作用的弓箭制作者弓昱祺介绍说,“这把弓最大的创新就是我把弓架分为了三段,分别为主弓架和副弓架,还增加了特殊装置,利用杠杆和滑轮组原理更加省力而且射程更远。”
生活处处有科学,弓昱祺的发明创造起源于对书本和生活用品的修修补补,却也由此形成了非凡的观察力和思考力。看到奶奶弯腰扔垃圾,就想到制作一个感应智能垃圾桶,从观察银滩大桥的结构,思考桥梁的构造,就用一次性筷子、快递盒和曲别针制作了悬索桥的结构模型,一个个生活点滴,在他心中生根发芽,他总是思考着怎么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生活、创造美好。于是,小小年纪的弓昱祺,像一块海绵,吸收着书本、研究说明书,翻找各类科技知识,电烙铁、胶枪、图纸、木头等成了他最好的伙伴。
2 父母是他科创道路上的助力者
在爸爸的启发引导下,弓昱祺从小就喜欢创新、阅读、制作。在他众多的兴趣爱好中,最喜欢的莫过于自己动手制作一些智能小玩意,看着一件件作品从初步想法到付诸实践再到收获成果,这个过程让他充满了成就感。而面对孩子天马行空、灵光乍现的想法,夫妻俩从来不打击,只是多鼓励,及时发现并保护住萌芽中的“小火苗”加以引导启发,“他从小就喜欢拼装玩具,我们也不反对,各种拼装玩具都给他买过,他没事就在家里装了拆,拆了装,只要孩子感兴趣的东西我们就支持,同时给他指导和一些思路见解,帮助他展开想象空间。即使他的想法达不到也绝不打击,只要有想法就是好的,因为只有敢想才有可能变成现实。”弓昱祺的妈妈说道。可能是通过玩拼装玩具的锻炼,弓昱祺的动手能力越来越强,还特别喜欢钻研,一些结构复杂的玩具他看一遍说明书就能拼个七七八八。在七里河区科技教育竞赛中,还拿过不少奖项。
勤奋加上钻研,从幼儿园到现在,弓昱祺制作了近百件精美的手工创意作品,从第一次制作的勺子投石器到结构复杂的作品“航天模型”,他小小的脑袋里总有许多“稀奇古怪”的创意发明想法,每一件作品都活灵活现,惟妙惟肖。
3 有远大的航天梦,要实现太空自由行
在弓昱祺班主任杨柳老师的眼中,他一身书生气、卷不释手。校园里经常出现他看书的身影,同学们叫他“小书虫”。《哈利波特全集》《上下五千年》《人体简史》《爱德华的奇妙之旅》等等书籍都如数家珍,尤其是历史类和科幻类的书籍都是他的最爱,课余时间同学们都爱听他讲故事。而且这个男孩非常有责任心,不但在学习上勤奋踏实、品学兼优,还担任班长和中队长。“他不惧困难,勇于尝试新事物,不管是在学习还是其他方面都有着很好的表现,平时在学习中他就有很强的自我管理能力,不但能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还表现出了很好的创造力和领导能力,在社团活动中,经常带领同学们一起完成任务。”
11岁的他多次荣获校级五好学生、社团之星、科技创新三等奖等荣誉称号,弓昱祺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将自己的小发明运用到航天领域,就像我国航天科技人员研发的可回收式火箭一样,用同样的舰体执行多次任务,这样就可以节省材料和资金。他希望以后自己也能设计出更牛的飞行器,实现大众低成本到月球上去旅行。
文/图 奔流新闻·兰州晨报记者 纪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