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17 兰州晨报出版






2024年03月07日

“咫尺工匠”便民服务做到居民心坎上

张生玉

吴楷田

“嗒嗒嗒……”一大早,张生玉的裁缝店里就传出缝纫机忙碌的声音,上午有几位居民要来取修改好的衣服,张玉生正在加紧赶工。量尺寸、画线、剪裁、锁边,在针线的翻飞中,一条裤子就修改好了。

在建兰路街道辖区内,像张生玉这样的手艺人还有很多,维修电器的吴师傅也是其中一员。“这是点火磁针老化问题,放心,半小时就能给您解决问题。”吴师傅上门为一居民修理燃气烤箱,只见他一边按着点火按钮,一边用螺丝刀修理着,不一会儿,“嗒嗒嗒…砰”的一声,这台燃气烤箱正常运转了。为充分挖掘这些手艺人的优势,兰州市七里河区建兰路街道通过打造“咫尺工匠”服务载体,将能人巧匠吸收为推动辖区基层治理的中坚力量,以“小切口”做好基层治理“大文章”。

诚信待人的好裁缝

2000年至今,张生玉一直在七里河区建兰路街道吴家园一带经营裁缝店。近年来,在街道、社区各方帮助下,张生玉在吴家园菜市场附近租下一间店面,彻底“落户”吴家园社区。

“手艺好、人可靠,二十多年了,她的收费几乎没涨过。”“她不仅手艺好,人也善良,我们都很尊重她。”周围的街坊一提到张生玉,都会竖起大拇指。

凭借着一双巧手和善良本分的品行,张生玉在辖区内攒下了良好的口碑。周边的居民都是熟人熟户,家里的缝缝补补大家都交给她,她和周边的居民越来越熟络,渐渐地,很多居民求她帮忙张罗起子女的婚事来。“街坊邻居有需求,我就开始操这个心。多留点心,多一嘴的事,能成就一段姻缘岂不是更好?”张生玉为此专门在裁缝店挂起“免费婚介”的招牌,充当起了红娘角色。

小修小补 打个电话随时到

建兰路街道辖区居民人口密集,为切实做好为民服务工作,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街道持续深化拓展“民情流水线”工程,对辖区6个社区30个“小修小补”服务摊点能人进行资源整合,引导摊点能人按照城市管理规范经营,让修鞋、改衣服、修家电等贴近居民的服务融入基层治理,让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

“吴师傅,我家的马桶堵了,您赶紧过来帮我看看。”正在为居民修理小家电的吴师傅又一次接到王家堡巷平房区王奶奶打来的电话。“老匠人”吴师傅名叫吴楷田,在王家堡巷道内开店维修各类家电已近30年,只要是大家需要维修的,就没有他不会的,精湛的技艺和乐于助人的精神得到辖区居民的充分认可。吴师傅说,街道在将他纳入“咫尺工匠”后,将他的电话印在“咫尺工匠”连心卡上发到居民手中,只要有维修需求的居民,都可以拨打电话随时找到他。只要是他会修的,都会热心提供帮助。“我的另一个身份,还是社区志愿者,对于辖区的孤寡老人和困难群众,只要有需要,我都会及时上门免费提供服务。”

一卡在手 居民心中无忧

吴师傅所说的“咫尺工匠”连心卡、“兰小二”服务卡,是建兰路街道整合辖区资源制作的。小小一张卡片,辖区裁缝铺、家电维修店、水暖维修铺等负责人姓名、门店地址及联系电话都印在卡片上,居民一卡在手,心中无忧。不仅如此,辖区还在快递站点、小区值班室设置多处“咫尺工匠便民代收点”,需要缝缝补补的衣服由社区工作人员帮忙送取,极大方便了上班族和腿脚不便的居民。建兰路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咫尺工匠”将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工作做到了群众的心坎上,切实把群众的问题解决在基层一线、服务落实在“最后一米”,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提升带来的实惠和好处。

文/图 奔流新闻·兰州晨报记者 王丽霞

--> 2024-03-07 1 1 兰州晨报 c145088.html 1 “咫尺工匠”便民服务做到居民心坎上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