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价都是上万元的珠宝首饰,今天全场一折清仓;这款大师制作的紫砂壶店里要卖到上万元,今天直播间只卖599元;全场高端珠宝免费送,只要20元邮费……
如今,打折已成为各大商场和电商平台为了吸引消费者而经常采用的营销手段。在一些电商直播中,主播以产地直销、厂家回馈、大师福利为促销噱头,将产品从几千上万元的原价,“打到”几百元甚至十几元,强烈的价格反差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关注。
1“打折”成为营销手段
有业内人士表示,通过高原价与低现价对比的营销模式,早在二十多年前的电视购物中就已经普遍应用。销售者会通过价格比较,体现出节目中惊人的优惠力度,营造出紧张、稀缺的销售场景,用“千载难逢”的低廉价格加上名额有限的购买机会,刺激消费者迅速下单。一些知名品牌的产品或是价格相对透明的快消产品,消费者可以很容易查询到其真实的原价,而对于价格相对不太明晰的产品,如珠宝首饰、腕表、纪念章、邮册及文玩产品,在市场中并没有一个相对明确的价格标准与依据,消费者并不能够直观地判断该产品的真实原价,消费者听到的基本都是卖家的一家之言。
高原价与低现价的营销对比,存在着很大的主观性,大多数的大力度打折基本都是商家的一种营销手段罢了。
2 虚构原价涉嫌价格欺诈
对此,北京柏舟律师事务所律师孙发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虚构原价的行为或构成价格欺诈。很多直播中,商家信口报出的高昂原价,如果没有切实的依据,就涉嫌捏造并不存在的交易价格,使消费者产生误解而购买商品,这种行为就已构成价格欺诈。消费者遇到此类情况,可以向12315进行反馈、投诉。
3 商家或面临万元罚款
孙发耀律师也提醒广大经营者,在直播中主播随意报出的虚高原价,看似只是一句简单平常的营销话术,但背后蕴含着极高的法律风险。如果经营者“假打折”的事实清楚,证据充足,将会面对严厉的处罚。根据《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经营者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
如何分辨真假打折,成了消费者需要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孙发耀律师表示,消费者避免陷入价格欺诈的纠纷,也应不断学习和掌握一些消费常识,在购物时能够谨慎、理性地对待打折商品,以避免被“假打折”所蒙骗。消费者在购买商品之前,需要仔细考虑自己的需求和实际情况,以避免购买不必要的商品。
据《消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