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老年人来说,身体机能大不如前,最容易被一些疾病“钻空子”找上门来。任何事情都有其适用范畴,以下5件事就不能做得太久。
行走不能太久
原因:老年人全身肌肉和关节的机能都在减弱,体能也在下降,走路肯定没有年轻时那样灵活自如,体能恢复不过来就会觉得很累。
很多老年人认为多走路对身体好处多,甚至有的一天走上万步,这样其实是不科学的。
长期下来会出现膝关节、髋关节、踝关节的严重损伤,从而导致关节肿胀、行走困难、上下楼梯艰难等等。
建议: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每天坚持轻负荷锻炼40分钟即可,步行速度不适合过快。
站立不能太久
原因:老年人站立时间过长对腿部血液循环非常不利,长此以往很容易造成腿部静脉曲张之类的疾病。
尤其对于有“三高”的老年人来说,如果站立久了,会导致脑供血不足,这样很容易诱发中风。
建议:老年人平时每次站立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如果站久了,就要坐下来休息一下。
晚上最好躺着,把脚跟垫高,让腿高于心脏的水平线,这样有利于血液回流到心脏,缓解久站导致的血液回流不畅。
坐着不能太久
原因:久坐会使骨骼活动的力度和频率大大减退,骨质疏松的进程也会大大加快。
久坐还会使颈部肌肉和颈椎长时间处于固定的位置,导致头痛及颈椎病,这对于有颈椎病或者脑动脉供血不足的老年人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建议:老年人每坐1小时就要站起来走动3~5分钟,伸伸腿,活动一下腰和膝关节,或者用手按摩一下膝关节,以促进膝关节的血液循环,从而减少关节内外组织的粘连。
卧床不能太久
原因:由于缺乏运动,久卧会造成肌肉萎缩、肌力减弱,进一步加重肢体的活动障碍。
此外,久卧还会使胃肠蠕动功能大大降低、肠道吸收水分增加,容易引起便秘。
最可怕的是长期久卧,血液流动缓慢,加上老年人血液黏稠度高,很容易产生静脉血栓和血管阻塞。
建议:老年人每日减少不必要的卧床时间,起身时不要用力过猛,起来后最好到室外走走。
用眼不能太久
原因:对于老年人来说,如果用眼过度,会出现视线模糊、眼睛干涩、晶状体浑浊、视神经受损、黄斑病变等损害,轻则视力下降,重则致盲。
建议:看东西、看电视、看书等都不能过久,每隔20分钟就要转移一下视线,或者暂闭一下眼睛,过5秒钟再睁开眼。
在日常生活中,要经常眨眨眼,眨眼可以使眼肌得到锻炼。
据《东方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