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17 兰州晨报出版






2023年12月22日

记者手记

升起的炊烟

12月20日,大河家镇陈家村安置点,村民吃上了爱心牛肉面。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田蹊 郁婕 丁凯 摄

散落的玻璃碴、指缝宽的墙体裂缝、围起的警戒线……无一不提示着,这里是震中。

20日下午,我们驱车前往积石山6.2级地震的震中甘肃省积石山县柳沟乡。走进乡政府,不大的院子成了繁忙的枢纽:大车小车络绎,人们奔忙不歇,赈灾物资运抵这里,再分发至各村。火炉、被褥、食品等新到物资,堆成了一座座小山。

我们在这里遇见了张郭家村村支书董尕军。“这几天就没咋睡过,事根本忙不完。这会儿赶紧来给村上领火炉,今晚帐篷就能暖起来!”他眼睛泛红、胡子拉碴,声音却依然有力。

张郭家村是个小村,总共才350多人。地震发生后,全村绝大多数房屋受损,通村道路遭遇塌方,万幸无人遇难。

村民安明福前来领取物资。他皴裂的双手把形状不规则的火炉安排进小货车车厢,又在中间的空隙塞进了数箱牛奶。装车结束,我们随货车向张郭家村前进。

车窗外,起初是墙体裂缝、屋顶坍塌的民房。不多久,盘山而上,眼前便是积雪覆盖的茫茫大山与层层叠叠的梯田。

道路愈发蜿蜒曲折,车辆在积雪结冰的路面缓缓行驶,不禁让人提住一口气。我们路上经过三处塌方,土方从陡峭山体崩离,落在本不宽阔的路面,路旁便是深沟大壑。

11公里的山路,我们走了近50分钟。货车刚进村停稳,人就围了过来。不一会儿,救灾物资就有序分发到了各个帐篷。

在这个篮球场改造的临时安置点另一侧,是堆放齐整的煤炭。“农信社捐的,20吨,能烧一个月。穿的棉衣棉鞋也是捐赠的物资。”村民安济贵说。

“开饭喽!”

循声望去,炊烟升起。包着粉红头巾的妇女们端出一碗碗热气腾腾的擀面条。连吃几顿方便食品的村民,终于吃上了家常饭!

走进一顶帐篷,红色火苗在炉膛跃动。86岁的张桂英端上碗,先喝了一大口汤,笑意便在皱纹密布的脸庞浮现。“好!洋芋炖得绵烂,就是这个味道。”

帐篷外,68岁的安华全向我们说起两天来跌宕的心情。“刚地震时感觉地动山摇,现在基本生活有了保证,也渐渐有了恢复生产生活的信心。”

据新华社甘肃积石山12月21日电

--> 2023-12-22 记者手记 1 1 兰州晨报 c131843.html 1 升起的炊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