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17 兰州晨报出版






2023年12月20日

未成年人防沉迷,家庭监督不容忽视

网络图片

近日,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中国游戏产业研究院与伽马数据发布了联合编制的《2023中国游戏产业未成年人保护进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8.86%未成年人游戏消费呈降低趋势,56.26%家长与孩子约定游戏条件或将游戏作为激励方式。在一系列改观之外,防沉迷领域的未成年人保护仍面临着身份核验以及部分情形下家长监管不足等诸多挑战。

A 应对未成年人身份冒用与设备共享问题 需重视家长监管责任

“防沉迷最严新规”也即《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实施两年多以来,实名认证成为辨别游戏用户未成年人身份的核心手段,新规实施后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长和游戏消费都得到了规范。尽管如此,根据《报告》调研显示,仍有32.86%的未成年人会用家长或其他成年人身份证注册游戏账号,还有11.95%未成年人选择与家长共用账号以规避实名认证的限制。而对存在未成年人超时游戏情况家庭的调研结果则显示,35.28%的家长清楚孩子使用家长身份信息注册账号,26.07%的家长会直接让孩子使用登录家长游戏账号的手机玩游戏。

此前,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近期就一宗未成年人游戏充值退款案件作出终审判决,驳回了家长提出的退款等诉求。法院认为,未成年人的家长没有妥善履行监护职责,还曾帮助未成年人完成人脸识别等操作,使其得以在游戏中充值。对此,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未审庭副庭长刘洋表示,“未成年人冒用成年人账号游戏、充值等现象背后的风险不容忽视”。监护制度的功能即在于补足身心未发育完全或功能不足者的行为能力,其主体就是以责任和信任为基础的监护人与被监护人。因此,监护人做好未成年人安全上网的家庭教育工作,是预防网络沉迷的关键一环。

B 未成年人防沉迷难题 人脸识别技术的推广与实际挑战

针对未成年人借助各种手段绕过防沉迷的现象,已经有不少企业采取更多举措和技术工具来监测疑似未成年人的异常游戏行为。其中,人脸识别技术是当下社会各界呼声较高的一种解决方案。

据《报告》显示,受调研的用户中,遇到弹窗后,50.12%会停止游戏,而有21.94%会向家长求助进行身份验证以通过验证。这表明,如果家长不代替孩子进行人脸识别,这项技术可以有效防止大多数未成年人使用成人身份信息沉迷游戏。比如网易旗下手游《蛋仔派对》此前就宣布在全渠道接入针对高风险人群调起人脸识别的机制,近两个月已累计拦截超500万次疑似未成年玩家充值行为。

从《蛋仔派对》的实践探索效果来看,引入人脸识别的确是一种更高效、更精准的防护举措,但想要在整个行业中全面普及这项技术,其实还存在多重难点。

根据网易业务人员介绍,技术层面上,在人脸识别作用更显著的游戏过程中,需要游戏企业在识别到可疑账号后才会触发,这一识别过程要求游戏企业对用户游戏内行为进行持续追踪与分析,而大多数游戏企业并不具备此类技术能力。信息安全上,人脸识别的引入对企业保障个人信息安全的能力有了更高要求,让企业面临额外的经营成本与法律风险。

C 共同构建完善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生态 家长不能缺席

在最新公布的这份《报告》中,还有几项调研结果颇为耐人寻味。在未成年用户行为方面,与家长互动成为大多数未成年人休息时的首选,占比高达51.43%,而玩网络游戏在所有统计选项中排在第六位。这表明,相较游戏,未成年人更渴望家长的陪伴。对此,北京联合大学网络素养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杭孝平和湖北仁律律师事务所主任陈志富共同呼吁,家长积极履行家庭教育和监护职责,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更加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

杭孝平认为,“家庭是未成年人上网的主要场所,家长在防止未成年人网络沉迷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家长需要提高对网络的认知,引导孩子合理科学使用网络,积极关注孩子的心理生理、行为习惯等上网情况,遇到问题及时和有关部门联系,及时请教相关专业人士,找到解决方法。此外,他提出,网络企业应建立健全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统,避免诱导沉迷的产品和服务,同时实时监控并及时解决可能导致沉迷的问题,每年向社会公开防沉迷情况。

随着19岁以下网民规模突破2亿,未成年人保护课题所面临的变数和挑战也会越来越多,整个保护生态的系统化建设也应该逐步迈入动态发展的新阶段,但毋庸置疑的是,包括每一位家长、每一家企业在内,各方各界都应该责无旁贷,高度重视,只有全社会加强协力,才能营造出更有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空间。

据《法治日报》

--> 2023-12-20 1 1 兰州晨报 c131155.html 1 未成年人防沉迷,家庭监督不容忽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