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A01版)
以全流程文化创意生产 打造大流量“策源地”
近期,流行一个说法叫“文化体力”,大意是指在进行相对深刻和严肃的文化活动时所需的精神能力。其实在这个提法出炉前,奔流新闻一直在锻炼提升自己的“文化体力”。
我们所处的甘肃大地,是一片文化沃土。始祖文化、农耕文化、黄河文化、丝路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现代文化等在这里交相辉映,为奔流新闻赋予了先天的文化基因。在奔流新闻的前身“掌上兰州”时期,我们就打造了甘肃首个流量过亿的文化类产品“甘肃文物表情包”。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弘扬优秀文化要求,也是极具实操的方法论。两年来,奔流新闻的每一次惊艳绽放,都离不开创意。
奔流新闻上线后的两年来,先后推出了《推开甘肃的门》《铜奔马》《敦煌妙音》等爆款产品,并实施“推开甘肃的门”系列文化IP工程。该系列首部作品也是甘肃首部原创数字乐舞融合作品《敦煌妙音》推出后,很快形成刷屏之势,转发量、点赞量持续攀升,并得到业界专家的认可和赞许,截至目前,全网累计传播量超过2000万。《敦煌妙音》也亮相第六届敦煌文博会循环展播,向世界各地的来宾展现了可敬、可爱的中国形象。
以敦煌文化为高地的河西走廊,也是一条文化长廊。2023年,我们围绕著名作家叶舟的长篇小说《凉州十八拍》,策划了“十八少年下凉州·与叶舟同行”大型文学寻根之旅。活动邀请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10所名校的18位博士从兰州出发前往武威,行进式地考察了当地自然地理、人文风俗、文化胜迹,并在武威文庙热烈的阳光里与叶舟展开文学讨论。此次策划以文塑旅,不但在甘肃开了先河,在国内也是首创之举,成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讲述中国故事的一次成功范例。在今年8月23日举行的中国报业新媒体(客户端)发展大会上,这一品牌活动入选大会优秀案例。
今年以来,奔流新闻还聚力打造了探寻甘肃文化创新传播流量密码的“奔流文化”、专注甘肃历史文化个人讲述的“郑重·其事”等短视频账号,持续输出“楹联里的甘肃”“吾爱敦煌·青年说”“甘肃石窟营造史”“甘肃的星空”等文化类系列短视频,用新媒体表达方式更好地传播甘肃文化、讲述中国故事。
奔流新闻不断增强创意文化内容供给,依托丝绸之路(甘肃)文化创意传播中心,从策划、制作、发布、互动形成了全流程“闭环”。奔流新闻连续的创意案例和创新实践,被认为是甘肃文化创意传播的“策源地”和“新高地”。
以全链条内容运营服务 扩大高质量“朋友圈”
一条汹涌澎湃的河流,在最初是否也只是一条小溪?如果是,它如今的广阔一定离不开内外力量的塑造。奔流新闻为了成就更好的自己,也在不断自我塑造,以期让自己更壮大,更好服务社会。
我们熟知大河奔流的壮阔,也深谙滴水穿石的精细。两年来,奔流新闻坚持“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运营模式,寻求更多的伙伴,争取更广的合作,拓展更大的市场。在全链条内容服务的过程中,从一开始就牢固树立了“精品意识”,并一以贯之。许多次,给客户的产品对方已经审核通过,但在奔流新闻内审复核环节中被拦下来了,在这种近乎“强迫症”“细节控”的操作下,我们扩大了朋友圈,成为众多合作方值得信赖的星标好友。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甘肃省文明办等官方机构,中国工商银行甘肃省分行、甘肃省保险行业协会等金融机构,中铁二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兰州佛慈制药等重点企业,海尔甘肃分公司、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等商业品牌,都与奔流新闻形成了深度高效合作关系。
在自我成长的路上,奔流新闻践行主流媒体社会责任,主动投身到服务民生等领域。“奔流社区云暨甘肃社区智融卫星链”作为服务甘肃城市社区治理的云技术平台,助力解决目前街道社区普遍存在的数字服务难题,在技术支持上可做到全省各市州的全面覆盖。新的一年,奔流社区云将以兰州主城区54个街道300多家社区为重点,向全省其他市州社区有步骤推进,为甘肃城市街道社区加快实现数字信息化治理汇智赋能、助力增效。
今年,奔流新闻还开启了“甘肃小记者”成长计划,面向甘肃中小学建立“甘肃小记者”社会实践示范学校联盟,搭建起中小学校、行业专家、主流媒体沟通交流的新平台,探索具有示范效应的中小学社会实践新模式,帮助广大青少年在“拔节孕穗”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服务力在聚合,传播量在裂变。两年间,由奔流新闻陆续负责运维的甘肃省博物馆、甘肃省图书馆、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省卫健委、甘肃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中国(甘肃)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飞天剧院等机构新媒体账号,各账号粉丝量、影响力、传播力实现量级的跃升。
大河奔涌,每一朵浪花都有属于自己的精彩。两年来,奔流新闻秉持“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一带一路’故事、讲好新时代甘肃故事”的宗旨,在字里行间坚守新闻真意,在精描细剪中生发产品创意,在一点一滴里倾注服务诚意,与千万用户相互照亮、共同成长,我们彼此引以为荣,一起奔向更远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