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17 兰州晨报出版






2023年11月09日

女毒贩连续五次怀孕生子逃避刑罚

青岛检察机关妥善安置子女将其收监

有着十几年吸毒史的“瘾君子”,在没有经济来源后更是走上了“以贩养吸”的罪恶道路,然而为逃避犯贩卖毒品罪被判处的十余年有期徒刑,女毒贩不停地以怀孕生子及未成年子女唯一抚养人身份逃避刑罚,且在怀孕及哺乳期间照样吸毒。该案经《检察日报》报道后,引起广泛关注。

法院判决后为何没有及时收监?六年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她身边的这些孩子怎么办?

日前,带着诸多疑问,记者采访了青岛市人民检察院。

司法机关多次判刑,为何不及时收监?

今年6月,青岛市即墨区检察院利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对在押人员进行对比、分析时注意到:冉某因吸贩毒是一名重刑犯,明明符合收监条件,多年来却没有被收监执行。带着疑问,办案检察官对冉某的刑罚判决和执行文书档案、社会关系、收监执行情况等进行了调查。

经调查,冉某系重庆人,2009年来到青岛,染上了毒瘾,是一名有着十几年吸毒史的“瘾君子”。在2014年至2020年间,冉某曾因吸食毒品被公安机关处以三次行政处罚。在此期间,没有经济来源的冉某开始“以贩养吸”,分别在2018年、2020年和2021年因犯贩卖毒品罪被法院作出三次有罪判决,其中第一次被免予刑事处罚,第二次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第三次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并与前罪未执行的有期徒刑三年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十六年。

然而进一步调查发现,2012年至2020年间,冉某陆续生下四个孩子。大女儿颜颜(化名)于2012年出生;接下来的六年时间里,冉某又陆续生下两个孩子;2020年,冉某生下小儿子天天(化名)。大女儿和小儿子一直跟随冉某生活,第二个和第三个孩子在出生后都交给孩子生父照顾。也正因为冉某这几年在不停地怀孕生子,且要独自抚养两个未成年子女,所以她一直没有被司法机关羁押。

公安机关再次侦查,女毒贩第五次怀孕

2021年,青岛公安机关在办理一起涉毒案件时,发现冉某还有四项犯罪事实未被追究刑事责任。公安机关对冉某涉嫌贩卖毒品罪再次立案侦查,并将案件移送即墨区检察院审查起诉。就在检察院对该案出庭支持公诉时,发现冉某第五次怀孕了。

案件办理期间,冉某因需要抚养两个未成年子女被采取过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强制措施,并在此期间怀孕,但由于身体原因,庭审结束没多久,冉某就流产了。

最终,法院以贩卖毒品罪判处冉某有期徒刑三年,与前罪判处的有期徒刑十六年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十七年。同时,法院认为冉某最小的孩子已3岁,冉某符合收监执行条件,遂作出收监执行的决定。在执行过程中,公安机关却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问题——冉某是两名未成年子女的唯一抚养人,如果强行将冉某收监,孩子将无人照料。

母亲被收监,未成年子女怎么办?

司法部门调查发现,冉某已出生的四个孩子以及刚流产的第五胎的父亲都是不同的人,且即便在怀孕、哺乳期间冉某也照样吸毒。冉某吸毒成瘾,且多次贩卖毒品,社会危险性极高,如果任由她长期滞留社会,很可能会再次实施违法犯罪行为。强行收监,会导致冉某的两个孩子成为“事实孤儿”。

经调查,冉某大女儿颜颜的生父五年前已经去世,小儿子天天的生父也因贩卖毒品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目前正在监狱服刑,没有监护能力。冉某吸毒后与重庆的家人关系破裂,双方已十多年没有联系,且亲人也没有经济能力也不愿意抚养两个孩子,其他亲属也均表示没有能力抚养孩子。

为尽快解决孩子的监护问题,即墨区检察院再次组织民政部门、公安机关召开联席会。最终,民政部门指定由重庆市儿童福利机构抚养两个孩子,并在重庆办理落户,妥善解决了冉某两名未成年子女的跨省安置问题。

今年8月,冉某被收监执行。两个孩子被临时安置在派出所,为前往重庆作准备。9月8日,在公安、民政部门工作人员的护送下,两个孩子被送到了指定的儿童福利机构。

奔流新闻·兰州晨报记者 张秀芸

--> 2023-11-09 青岛检察机关妥善安置子女将其收监 1 1 兰州晨报 c122675.html 1 女毒贩连续五次怀孕生子逃避刑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