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17 兰州晨报出版






2023年11月02日

近代名人 途经甘肃时 书画应酬有多忙

张大千黄子久画意山水扇面

林则徐行书立轴

于右任草书对联

诗词唱和、题字作画,既是古代官员公务应酬之余必不可少的保留节目,亦为传统文人游历途中所喜爱。

晚清民国时期,此风在陇右亦颇盛行。考之史料,有三位众所周知的书画“大咖”,因为名头太过响亮,当年路过甘肃时,盛情难却之下曾为官场和民间的“粉丝”留下许多墨宝,虽然自个忙得够呛,却也与众同乐。

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民族英雄林则徐遣戍新疆,他将自西安至伊犁途中每日行程特别是官场迎送情况详加记录,后汇编为《荷戈纪程》一书,其中就有途经兰州时的书画应酬相关记载。180年前的往事,现在读来仍挺有趣。

公元1842年农历七月二十九日,林则徐抵达兰州,“入城宿于行馆,客来络绎”。这段简短记载,表明林则徐在甘肃官场人缘极好,同时也预示着丰富多彩的应酬活动即将登场。次日,林则徐在兰州城内答拜诸客,算是对昨天热烈欢迎的回礼。果不其然,第三天一大早,登门求字者就踏破了门槛。林则徐估计刚刚适应了金城水土气候,这就得开工了。其当日记载:“为人书联、扇,对客数起。”八月初二日,“早晨对客”,又接了不少订单。八月初三日,“大雨逾时,午后稍霁”;甘肃布政使、兰州道台携一众官员来访,顺便约了个场子。八月初四日,上午“对客数起”;中午赴昨日之约前往甘肃藩署小聚。“其署中后园有林泉之胜,玉樵新为修葺,名之曰:‘若己有’,中有稻田、蔬圃,其上为宝穑堂,又转而西为月波亭,池中有小舟,因雨未能放棹。申刻散归。书联、扇。”据史料记载,林则徐和甘肃布政使程玉樵在这个场子上相互赠诗,估计同时又答应了在场官员的求字,要不然也不会晚饭后加班加点了。

此后两天,林则徐文债缠身,为了不让甘肃官员和文化人的殷切期待落空,索性闭门不出,开启了白加黑模式。八月初五日,“自辰至酉手不停挥,而笔墨事仍未能了。”也就是说,林则徐除了吃饭和睡觉,剩下的十二小时都用在挥毫泼墨上了。八月初六日更为夸张,林则徐早晨起床后,继续奋笔书写对联和扇面,中午省城督、司、道各级官员俱来送别,下午还得赴各处辞行。等晚上回到行馆,索性熬了个通宵:“夜复补书各处纸幅,终夕未寝。”

今人评价林则徐书法曰:“其书法宗欧而上溯王羲之,但不拘泥,自成一格。清劲秀博之风,绝无矫揉造作,柔中含刚,宽博疏朗,一如人品,笔力犀利,刚劲之中带秀气,给人以浩然正气、刚毅正直之感。”无怪乎当年甘肃政学两界热捧其书法作品,以至一字难求;当然,林则徐也以不眠不休的敬业精神,在金城留下了一段佳话。

1941年秋,辛亥革命元老于右任赴静宁访亲,虽仅住三日,但求字者摩肩接踵。据杜宏光等《于右任静宁访亲记》一文回忆,于右任当时正患腹疾,仍带病工作,连续伏案两日,每日从早到晚,“先生不分官民,一视同仁,先乡老,后官吏,自老至少,人人可得,有求必应”。静宁乡贤杨云亭,和于右任一样也是银须拂胸的“美髯公”,正循制为亡母服孝;于右任对此肃然起敬,给别人的题字均称某某先生,唯独写给杨云亭的中堂和对联均敬称其为尊兄。

1941年春,张大千赴敦煌莫高窟考察。据张心智《回忆我的父亲张大千敦煌之行》一文记载,抵达敦煌当晚,张大千即令准备笔墨纸砚,为求画者作画至深夜。张大千书画应酬效率很高,其在酒泉时曾三天内作画数十幅。1943年秋,张大千返蜀途中在兰州举办画展并为金城友人作画留念。

其在天水期间,考察麦积山石窟并与地方文化界相处甚欢,对于慕名求画者亦来者不拒。据何晓峰《张大千在天水的片断》一文记载,张大千游览麦积山石窟时,为瑞应寺绘观音像一幅,为随行冯国瑛绘山水一幅并题诗,为随行其他人亦作画多幅。当晚在甘泉镇下榻处又为同行天水师范校长李赞亭作画一幅,“系仿石涛笔法”,方尽兴而归。

在天水城内,凡有来访者求画,遂挥笔作画应酬,据当事人回忆,“不论画山水、花鸟、人物,虽寥寥数笔,均神采飘逸,妙趣横生” “笔法飘忽如风雨骤至,龙蛇疾走,举座为之动容”。其在天水书画应酬事迹中,亦有两则趣闻:一是天水县长求画遂愿后赠润笔大洋二十元,张大千当即表示自己不差钱,将这些大洋转赠予黄包车夫;二是当时天水中学有十几岁学生亦前来求画,张大千不仅作“柳蝉图”相赠,并题款曰某某学兄存念。

张大千尤喜互动式创作。1943年5月辞行时,其在敦煌乡绅刘鼎臣家中连续作画数天,一边作画一边与求画者共摆“龙门阵”,事毕还要共进夜宵。在天水期间,“每与宾朋杂坐,谈笑风生之中,挥毫如故,旁若无人,且画且谈,娓娓不倦……其襟怀之洒脱,由此可见”。

值得一提的是,于右任和张大千还曾联袂在莫高窟举办过书画应酬专场。那是1941年冬,于右任视察莫高窟期间在下寺留宿两晚,其间,地方官员和陪同人员纷纷向两位“大咖”求字(画)。于右任有求必应,来者不拒,两个晚上写了数十幅单条和对联,张大千亦为每人作画一幅。

上述三位近代名人兼书画大家,游历甘肃,过客匆匆,但在书画应酬方面不仅敬业而且优质高效,保存至今的许多手迹已经成为甘肃省市县各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和民间收藏者追捧的珍品。这些作品背后的故事,亦为陇原文化记忆的组成部分。

奔流新闻·兰州晨报特约撰稿人 史勇

--> 2023-11-02 1 1 兰州晨报 c121144.html 1 近代名人 途经甘肃时 书画应酬有多忙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