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走进张掖市高台县黑泉镇胭脂堡滩,高低起伏的沙丘被成片的梭梭覆盖,片片绿意延伸到远山脚下。
“这里属于戈壁荒漠,自然植被稀疏。3年前引进南京一家企业采用合成微生物技术栽培梭梭、白刺等沙漠植物,提高了梭梭成活率,目前梭梭已经有2米多高了。”高台县治沙推广站站长黄步青告诉记者,梭梭林不仅有效遏制了沙漠扩展和蔓延,还对周边农田和黑河湿地起到了保护作用。
2020年,高台县引进南京益唯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相关技术,在这里投资建设千亩“养护皿微生态苗木荒漠生态修复基地”,一株株梭梭苗和白刺苗被装到一个高约30厘米、直径约8厘米的“杯子”里,外形酷似喝水的纸杯,“这个‘纸杯’其实名叫微生态养护皿,是由可降解的高新材料制成,还能够隔绝60℃高温的沙子对苗木根系的灼伤,避免苗木陷入夏休眠,耽误生长。”南京益唯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总监李鹏介绍说。
历时三年,在养护皿的呵护下,移栽进去的苗木已经完成了从育苗田到沙漠的完美适应,开始茁壮成长,形成一株株高昂的梭梭和一个个坚固的白刺包。
黑泉镇胭脂堡滩是高台县的风沙口之一,以前由于植被覆盖率低,沙丘移动快,严重影响了村民的生产生活。近年来,该县大力实施防沙治沙工程,采取合成微生物技术栽培沙生植物、引水沙地灌溉等措施,实现了“林茂沙退”。这片三年前还是飞沙走石的荒漠摇身一变成了生机盎然的生态林,犹如一张巨大的绿网牢牢地锁住了“黄龙”。
文/图 奔流新闻·兰州晨报通讯员 段海 黄鑫 记者 曹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