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过后,气温逐渐攀升,身体排汗量增大,体内血液会更多地流向体表,消化系统的供血就相对减少。这时候,人们会发现自己胃口变差了,消化吸收能力也变弱了。如何吃得健康?可通过清淡少油腻、增加蔬果杂粮、补足水分三种方式来实现。
•清淡少油腻•
入夏后,昼长夜短,一日三餐要规律。晚上早睡,睡前2小时不要再吃东西;早上早起后,吃一顿营养清淡的早餐。一杯酸奶或牛奶加全麦面包,再加一个水果或可以即时吃的蔬菜,就是一份简单有营养的早餐。另外,每天的鱼、虾、肉、蛋的摄入量应控制在120克—200克,盐不要超过5克,烹调油控制在25克—30克。
•增加蔬果杂粮•
夏天容易出汗,易流失水分以及钾、钠、钙、镁等矿物质,维生素C等水溶性维生素。中国营养学会建议,餐餐有蔬菜,天天吃水果。新鲜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水分和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夏天多吃蔬菜水果,每天蔬菜的推荐摄入量要达到300克—500克。夏天水果种类丰富,水果中含有糖分和有机酸,吃起来酸甜可口。水果每天吃够200克—350克即可,相当于中等大小的一个苹果。汗液中流失的B族维生素在粗杂粮中含量丰富,尤其是维生素B1,在红豆、绿豆、扁豆等杂豆类当中含量较多,在燕麦、黑米、大麦、小米等杂粮中含量也不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成年人每天应摄入50克—150克全谷物和杂豆。
•水分要补足•
初夏气候比较温和,每天饮水量要达到1500克—1700毫升。如果气温升高,排汗量增加,就要酌情增加水分摄入。夏天常喝绿豆汤、小米汤、大麦茶、苦荞茶等不仅能补充水分,还能补充一定的钾、镁等矿物质和B族维生素。用蔬菜做汤,在提供水分的同时,还可以补充因出汗流失的维生素C、钾、钙、镁等营养成分,比如苦瓜瘦肉汤、冬瓜虾皮汤、苋菜鸡蛋汤等,清淡又营养。适量饮用红茶、绿茶、乌龙茶、花果茶,还能为机体提供一定的多酚类抗氧化物质。 据《中国食品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