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17 兰州晨报出版






2023年03月30日

“万物皆可拆”吸粉200万

95后女孩 成为“拆解装裱师”

林西

林西的拆解装裱作品。

“冰冷的零件也可以讲述暖心的故事”,每个人或许都有一件承载着许多回忆的旧物,旧物内部则是一个个不停运转的零件。95后女孩林西通过拆解不同的旧物,让那些精美的零件得以看见,“它们绝不是破铜烂铁”,背后记录着独属于每个人自己的人生经历。

自2019年开始做拆解装裱师至今,林西已吸引200万网友的关注,林西认为,机械并不是冷酷的,它所能承载的情绪价值是无价的。

前不久,林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她作为“拆解装裱师”,绝不是让大家与充满人生回忆的旧物进行彻底告别,自己更不是“旧物入殓师”。在拆解装裱一个个零件时,林西希望能够打造出独特的“人生博物馆”。

A 偶遇拆解装置艺术,尝试从自己的旧物拆起

林西认为自己很有“网感”,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直觉。自林西在学校时,便具有一种“网感”。

未成为“拆解装裱师”之前,林西具有多种身份,如北外土耳其语专业学生、短视频平台主播、凤凰卫视导演助理、英国留学生……

从外语专业到现在的动手拆解和装裱设计,林西毫无跨专业的感觉。“我在高中学的是理科,后来是因为喜欢外语才考了外语专业,做短视频博主时赚了第一桶金,因此还去了英国留学,读新闻传播专业。也正是在留学的时候,改变了我的想法。”

在2019年暑假,林西去日本游玩时无意中看到博物馆的装置作品。“艺术家将一台电灯拆解了,把所有的零件摆放在一起,非常漂亮,非常和谐。”林西看完这件作品之后,脑子里想到的是“我也可以试一试”。

林西从自己的旧物开始做实验,找到了以前的iPhone 4手机和PSP游戏机,对照着网上的拆解视频开始动手,并且很顺利地设计了排版。“我想把这一想法变成自己的爱好,再把爱好做成小生意,直到现在开了这间工作室。”基于之前的旅游博主粉丝群体,林西发布拆解装裱的视频之后,火速引起了粉丝的兴趣。她最初设计了五个排版的装裱样式公布在网上,几天时间便收到了200多个订单,最后用了半年时间才将订单一一完成。

起初,林西开始接网上订单时,对各类手机的拆解过程并不熟悉,只能在网上搜索相关视频,逐步学习。熟能生巧,慢慢地,林西认为拆解反而是整个过程中最简单的一步。

一般说来,林西的拆装从先拆开各个零件开始,将大块电池等影响视觉效果的零件丢弃,再保留美观的零件放在超声波机器里清洗,最难的一步则是如何“排兵布阵”,画出设计稿。“把这些零件放在一张白纸上,摆放好之后,画一张草图,再将草图拍下来放在电脑上复刻设计,等将定稿打印好,再把零件粘贴到底板上装裱。”

如今,林西已经吸引了200万粉丝,拆解装裱了数百部不同的手机,“尽管有时会是同一款手机,但是可以有不同的排版设计”。在林西的装裱设计上,会有较为详细的零件简介和相关数据,这都需要她了解相关行业知识和机器背后的历史。

B 并非拆解装裱第一人,但却做成了有规模的产业

林西最常拆解的旧物就是手机。初代iPhone、充满时代记忆的诺基亚3650手机、早已停产的诺基亚N97、第一代量产的安卓手机HTC G1,甚至是上世纪70年代的初代摩托罗拉“大哥大”都曾在林西的手中被拆解新生。

根据接到的订单,她发现对于手机的拆解与装裱可以把顾客分为两类人:一类是热爱科技,敬畏手机技术发展的人,有许多HTC的手机都是为了纪念安卓手机的开端,很多男生都偏爱致敬这一技术,那么精美的零件一一展示出来的时候,可以看到技术的革新;而另一类人则是注重手机陪伴了自己的那段经历,想要保留曾经的时光。“这一类顾客,其实拆不拆机对他们的影响并不大,我们会询问他们是否需要把手机中的一些照片打印在底板上装裱起来,这样就不用翻动手机看图片,还可以像挂画一样摆在家里。”林西解释道。

在林西的网店中,可以看到598元至3000元等不同价位的拆解装裱费用。在经过多次设计之后,有一些手机则可以沿用此前的设计模板,从拆解到装裱一般需要三天的时间;如果客户需要全新的设计,则需要十五天来不断打磨。“饱和的话,我一个月可以完成10个订单,不过我的设计所现在还有其他三名设计师,他们以前都是做维修的。”

自2020年至今,林西的设计所已有20人,部门之间划分得非常明确,有客服、设计、制作、打包、发货、库管、财务、短视频运营和长视频运营等岗位。

除了拆解手机,林西接到的订单可谓是“千奇百怪”,有人将单反相机送来,还有人将手表寄来做拆解,甚至还有人寄来昂贵的车模要求装裱,这些从几十元到几十万元的东西,林西都没放弃,“万物皆可拆”。“之前拆手机和游戏机都很顺手了,突然有一天拿到寄来的单反时,我特别有压力,生怕给拆坏了。只能从头开始学习,但又找不到拆解视频,只能去相机店问问师傅该如何下手。”林西感叹道,她回忆起最初的装裱经历,只能是“一边学一边干”。

不过,现在的林西有许多专业人士的帮助,在平常设计的基础上,还逐渐玩起了新的创意。一次,林西正在拆解iPad时,突然想到能否让被拆解后的屏幕依然有画面。“iPad的屏幕都是很完整的,如果可以让它亮起来会更美观,可以继续当屏幕去使用。最后,我们在背板增加了控制器,再连上电脑,就可以亮起来了。”

C 机械并不是冷酷的,它所承载的情绪价值是无价的

林西并不是在简单机械地拆解收到的旧物,“冰冷的零件也可以讲述暖心的故事”。她需要和顾客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关于物品的故事。

2021年,林西收到了一个手表拆解订单,客户还同时寄来了一枚钻戒。“我大概猜到是关于爱情的,于是询问顾客有什么重要的经历,想要做成什么样的感觉。”

在这位顾客的世界里,寄给林西的物件不仅仅是一块手表,更是他与已故妻子的爱情信物。七年的时间,这对夫妻从新婚燕尔到柴米油盐,当婚姻走进第10年时,男子再次握着这块表,妻子却已不在。“这枚钻戒,是他送给妻子的,而这块表,是妻子娘家人送的……我几乎是全程哽咽着完成了这部作品。”林西感叹道。林西想到了日本漫画中“死海文书”中“生命之树”的设计,便运用到了这件作品中。“手表是生命或时间流逝的一种很准确的象征,能够让我们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通过齿轮的转动感受到它的消失,我用零件代替树叶,拼凑成了‘生命之树’。”

林西把手表的零件逐个拆解,按照生命之树的路线层层排列叠加,直至顶层最终汇合,重点则是那枚戒指,这是一棵“象征爱情的生命之树”。“我每次看到它、想起它,都好像会被一根弦拉一下。它在提醒我,被生活推着走,也要关心身边的人,珍惜一些小确幸,因为这些才是情感的归属。”

曾经有一位外科医生将一把手术剪刀寄给林西装裱,这是一把德国制造的专业外科手术剪刀,价值很高。剪刀是这位医生在一次医学比赛上的奖品,上面还刻着他的名字,所以一直都舍不得用,希望将其装裱起来。林西想到了以红十字和斐波那契螺旋黄金比例图形为主题进行设计。“红十字代表救死扶伤,斐波那契螺旋线也称‘黄金螺旋线’,形似蜗牛的黄金分割线代表着理性。两者联系在一起,互相呼应。”林西解释道。

在林西看来,机械并不是冷酷的,它所能承载的情绪价值是无价的。她希望记忆不是被尘封的,而是应该被叙述、被收藏、被纪念的,因为每一件作品背后,都藏着主人公一段独特的人生记忆。

D 绝非“旧物入殓师”,而是“时光装裱师”

林西对待寄来的物品十分谨慎,她希望在最终装裱时可以达到完美的效果,这些心思都是为了给顾客更好的体验。

2021年,顾客虞先生找到林西,希望可以将父亲的理发工具装裱起来。虞先生18岁时,时年40多岁的父亲突然因病去世,这件事自此成了虞先生的心结,“他的父亲做了一辈子理发师,刮头、剃头、刮脸、剪发,甚至可以给满月的小孩刮头刮脸。每一把刀都经过他父亲的亲自打磨,很锋利很精致。”

子承父业,是虞先生的父亲所期望的。但虞先生在年少时心生叛逆并不想学,但是父亲突然逝去,让虞先生改变了想法。近几年,虞先生想完成父亲的遗愿,决定开始学习手艺。“爸爸看到今天的自己一定很欣慰。”虞先生感慨道。

林西听完虞先生的故事后,决定只用最直白的方式,把那些饱经风霜的理发工具规整地安置在展示框中。虞先生收到后表示很满意和幸福。“有时我作为一个聆听者,听别人讲述他们藏在心底的情感和记忆,用某种方式留存下来,对讲述者会是莫大的帮助。”林西讲道。

面对着一件件顾客的旧物和背后的人生故事时,林西认为她的工作是“时光装裱师”,绝非是一些媒体声称的“旧物入殓师”。

“入殓意味着安葬和告别,而我的顾客对待旧物明显是有着情感的链接,不会跟其进行断舍离,不会与以前的时光和记忆去告别,反而他们是要记录和纪念,让人生或美好或悲伤的瞬间变成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林西分析道。她希望拆解和装裱可以打造出一个“人生博物馆”的感觉——生活中的种种瞬间像一张拼图一般,每一个环节和经历可以慢慢拼凑起来,因此拆解出的每一个零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们都发挥着独一无二的作用。

     据《北京青年报》

--> 2023-03-30 “万物皆可拆”吸粉200万 1 1 兰州晨报 c76705.html 1 95后女孩 成为“拆解装裱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