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A07版)
英语
西北师大附中 王玮
试题命题难度合理,强调情境的灵活性和实用性,结合中学英语教学和复习备考实际,深化基础,进一步加强对中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引导,加强教考衔接,服务“双减”工作,发挥了积极的备考导向功能。
1.彰显五育并举,引导全面发展。试卷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大主题选材,将对体美劳教育的引导和考查内容、考查要求、考查情境有机融合。体育方面;阅读理解A篇介绍了中国的几个著名的滑雪胜地;美育和体育结合的方面:完型语篇介绍骑行者和跑步者使用GPS地图进行艺术创造。
2.夯实基础,注重关键能力的考查,聚焦高阶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试卷语篇涵盖应用文,记叙文,说明文等文体。从具体的题目类型上来说,主要集中考查学生理解具体信息的能力,推理判断的能力及理解文章主旨要义的能力。题目设置兼具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阅读理解部分主要考查学生推理、归纳和概括的高阶思维能力。
3.关注时代发展,贴近学生生活,引导培育学科核心素养。试卷所选语篇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倡导学生关注时代发展,关注人类命运共同体,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科学精神,构建友好互助的人际关系。阅读理解B篇讲述人类拯救海豚的感人故事,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阅读C篇介绍英国政府采用App来解决英国民众的肥胖问题;七选五选材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介绍如何作好公开演讲的技巧。
4.融入中国元素,增强学生文化自信。阅读理解D篇介绍中国高校研究利用4D技术打印出的工作机器人;语法填空题目通过一位外籍教师介绍了中国的少数民族以及对中国的深厚情感来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总之,试题总体稳定,重视基础性和综合性。创设了真实的情境,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核心素养的提高及核心价值观的渗透,体现了综合性和创新性的有机统一。
地理
西北师大附中 李琦
试题在知识的广度和思维的深度上有明显提升,由“知识立意”转变为“价值引领和素养导向”,难度和结构接近全国乙卷,优化情境设置,选材新颖,小切口命题,层次性强,知识覆盖面广,对2023年后一阶段的备考有很强的启发意义。
1.直面热点问题,凸显时代特征。试题在素材选取上有显著的时代特征,贴近时代典型生产、生活案例,充分体现了育人功能和政治使命。如选择题4-6,以民勤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为背景材料,从基地选址、基地优势条件、运输行业和方式为切口命题,反应人民对美好绿色健康生活的需求,及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迅速发展,展现社会主义发展带来的巨大成就。
2.核心价值引领,服务现实问题。试题基于不同情境、不同要素、不同尺度对区域环境和人地关系进行全面分析,考查学生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并联系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如选择题3,考查学生以高温热浪为原生灾害的前提下,在特定区域能够引发的次生灾害。选择题6依托乡土农产品,选择适合的交通运输方式。
3.学科素养导向,回归地理本质。试题中的地理问题、地理知识、地理术语、地理过程和地理思维氛围很浓厚,在核心素养的导向下,关注学生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突出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特征的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以及对地理空间格局的观察、概括、归纳等学科思维模式、探究方法和技能的运用。如选择题7、8,河流阶地是自然环境中常见的地理事物,题目以金沙江青冈坝村河流阶地为载体,设置小切口的问题,考查主干知识“河流地貌的发育”。选择题9-11,材料与世界接轨,体现区域认知能力,引发学生对现代服务业——离岸金融业发展过程的思考。选考题43,则鼓励学生跳出以往对旅游地理传统设问模式的窠臼,关注生活中常见但较少关注的“旅游步道”的设计意义。选考题44,以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为引领,在读图视图、图文转换能力的基础上,引起对我国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