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和出生不久的婴儿共处过一段时间,你一定会注意到他们很难保持静止,总是不停挥臂、踢腿或扭动。日本东京大学研究人员的研究发现,婴儿这种自发的、看似随意的运动实际上对他们感觉运动系统的发育非常重要。
在一项新研究中,东京大学研究人员利用动作捕捉技术记录了12名出生未满10天的新生儿和10名出生约3个月的婴儿的关节运动。接下来,他们利用自己创建的适用于婴儿的肌肉骨骼计算机模型,推测了这些新生儿和婴儿的肌肉活动和感觉输入信号。最后,他们使用计算机算法分析了感觉输入信号与肌肉活动之间相互作用的空间和时间特征。
此前已有研究表明,人类和其他动物的运动行为涉及一小部分本能的肌肉控制模式,这种控制模式通常可以在走路、伸手等特定任务运动或重复运动中看到。这项新研究发现,不需要明确的目的或任务,新生儿和婴儿可以通过自发的全身运动来协调感觉输入信号和肌肉活动,从而发展出与感觉运动相关的能力。研究团队将这种现象命名为“感觉运动徘徊”。
研究人员表示,婴儿可以通过“感觉运动徘徊”发展出更协调的全身运动和更多的预期运动。与新生儿组的随机动作相比,婴儿组表现出更常见的运动模式和更有序的运动。据东京大学的新闻公报介绍,感觉运动系统主要包括人体控制自身肌肉、肢体活动以及协调等。
相关论文已在线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
据新华社东京12月2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