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头仰望,中国空间站是太空中最亮的星。越来越多的中国航天员“出差”太空,飞天逐梦。每每看到他们的消息,自豪感油然而生。
但是你有没有思考过,中国航天员为啥叫“航天员”不叫“宇航员”呢?
1967年的一次讲话中,钱学森首次提出了“航天”一词。“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句诗给了钱学森启示:“人类在地球大气层之内的飞行叫作‘航空’,在地球大气层之外的飞行称为‘航天’”。
美国、苏联分别实现载人航天后,钱学森表示:“先把载人航天的锣鼓敲起来。”“我国应该发射载人飞船。”
1970年7月,中央批准着手载人飞船的研制工作。对于国外“太空人”“宇航员”的称呼,钱学森说:“我们还是叫‘航天员’好,因为我们有天、海、空的领域划分,这样称呼比较规范。”
事实证明,“航天员”这个称呼,不仅符合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具体情况,也更加适合汉语习惯。
1992年9月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后,92岁高龄的钱学森亲笔题写贺词:“热烈祝贺神舟五号发射成功,向新一代航天人致敬!”
从神舟五号开始,我国每位从太空凯旋的航天员,都会来到钱学森家中,向这位中国航天奠基人报告好消息,一直保持到老人去世。从提出“航天员”到“航天员”陪在他身旁,钱学森为中国航天开路,也见证了航天事业腾飞。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30周年,感觉良好,未来可期,如您所愿! 据央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