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17 兰州晨报出版






2021年02月19日

最“牛”春节档、最“热”逛馆潮、最“红”微度假……

文旅大餐能否节终宴不散?

如果你认为“就地过年”等于“宅”,那就大错特错了!牛年春节,人们贡献了超78亿元票房的最“牛”春节档,逛遍各大文博场馆,在“微度假”“微旅游”中重新探索城市之美。

牛年春节文旅消费折射出,人们更加注重社交属性、文化传承和高品质体验,庞大的本地市场潜力成为我国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

最“牛”春节档领跑 “文化过年”热上加热

最“牛”春节档、文博场馆热热闹闹、“云文娱”“云演出”等精彩纷呈……今年春节,“就地过年”的倡议让很多中国人停下返乡的步履,也让“文化过年”热上加热。

——最“牛”春节档领跑文化市场。国家电影局18日中午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2月11日除夕至17日正月初六,全国电影票房达78.22亿元,继2019年59.05亿元后,再次刷新春节档全国电影票房纪录。

——“下馆子”享文化大餐深入人心。今年春节期间,杭州的张女士带孩子一口气参观了全城数个博物馆、美术馆,她说,与过去的“热闹年”相比,现在过的是“文化年”。文化场馆也备足“年货”,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满足公众需求。在上海,81家博物馆、近30家美术馆等推出100余场展览,上线300多个云展览。

——文化盛宴“云上”呈现。43部电影抢占首个网络电影春节档,一票难求的话剧《茶馆》《天下第一楼》《哗变》线上限时展播,享誉海外的肢体动漫剧《三个和尚》与孩子们“云过年”,携程、美团纷纷参与由文化和旅游部推出的“云游合家欢 就地过大年”活动、“云展现”祖国大好河山……很多年轻人把节省下来的路途与线下聚会时间,留给了“云文娱”“云演出”“云旅游”,以线上文化盛宴充实这个不回家的年。

“微度假”“微旅游”流行  生活中的“惊喜”更精彩

美团数据显示,春节假期超五成用户的理想出行距离为50公里以内。“就地过年”催生了以“微度假”“微旅游”为代表的大众旅游休闲新热点,在文旅深度融合背景下,人们享受“文化大餐”,感受团圆之乐。

北京市民徐女士和家人在市郊一家酒店“微度假”过春节,因为京郊风景优美,换一个环境可以彻底放松。徐女士并非个例,携程报告称,春节期间,上海、北京、三亚、广州、深圳、重庆等城市酒店订单量居前,这些城市的用户更倾向于通过“酒店度假”犒劳自己和家人。飞猪平台数据显示,受益于人们的短程旅游休闲,电竞酒店、宠物民宿等的客单价实现30%至100%的涨幅。

周边游、“微旅游”有多活跃?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程梅红介绍,春节假期上海共接待游客492.16万人次,同比2019年恢复96%,其中上海本地游客占比81.55%;沪上170家主要旅游景区点7天累计接待游客612万人次,较2019年同期增长30%。而从全国范围来看,同程航旅数据显示,假期前6天,各地周边游整体环比涨幅达289%,部分城市周边游同比增长300%以上。

重社交、重文化、重体验 文旅大餐如何时时丰盛时时新?

业界分析,从春节文旅消费来看,人们更加注重社交和情感表达、文化传承和高品质的体验感。

抖音平台上,用户拍摄了1.3亿个短视频给全国网友“云”拜年。“《你好,李焕英》看哭了”等话题为人们津津乐道。博纳影业集团董事长于冬说,优质的电影能更多凝聚人心,带来更多喜悦和温暖。在线下,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等几乎每天都预约满员,山东博物馆大年初三还排起“之”字形长队,逛馆、看展等文化消费已成为公众文化生活必需品。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朱海闵分析,在春节等重要节庆节点,文化消费市场“线上线下”双重供给将成为常态,既推动文化消费市场的整体回暖,为人们带来丰富的精神文化享受,也将促进我国文化产业进一步实现高质量发展。

春秋旅游副总经理周卫红说,近程的“微旅游”走红折射出人们对自己熟悉的城市仍有探寻历史文脉、了解文化的诉求。一条串起上海苏州河沿线历史建筑和浦东现代建筑、展现上海城市发展历程的微游线路原定7天游客总量为140人,因太受欢迎,旅行社不得不增加人手组织,春节期间共有约200人参与。“人们需要更多的高品质文旅产品。”她说。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建议,要适应大众旅游和小康旅游的新变化,善用科学技术、文化创意、艺术时尚来引领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理性引导周边旅游、乡村旅游、自驾旅游等近程旅游消费趋势,让旅游休闲更加深入地嵌入国民大众的日常生活,发现身边的美丽风景,体验日常的美好生活。

据新华社北京2月18日电

--> 2021-02-19 最“牛”春节档、最“热”逛馆潮、最“红”微度假…… 1 1 兰州晨报 c19319.html 1 文旅大餐能否节终宴不散? /enpproperty-->